“80后”“90后”接过守岛接力棒,升国旗、巡海岛,参与建设——
开山岛来了年轻人(青春派·青春奋进新时代(20))
守岛民兵举行升旗仪式。 |
王仲利(右)和同事一起检修岛上的供电设备。 |
开山岛哨所远景。 |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开山岛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一座小岛。王继才同志和妻子王仕花32年来以海岛为家、守岛卫国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2018年王继才同志去世后,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接过守岛接力棒。他们有的是退役军人,有的是选调生,有的是公务员,经过选拔成为守岛民兵,他们一起升国旗、巡海岛、记日志、护航标,用青春奋斗续写着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
——编 者
等了3天,海上的风浪终于缓和下来。7月24日,记者如愿坐上了去往开山岛的船。船行约30分钟,一座不起眼的孤岛隐约在迷雾中现出身影。
开山岛距离江苏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直线距离只有12海里,但如果遇上恶劣天气,要登岛却非常困难危险。
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岛上一守就是32年。2018年7月,王继才去世后,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诠释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华章。
一句话与一群年轻人
“要坚定信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踏踏实实工作”
“不好!有渔船靠不了岸。”
傍晚时分,正在巡岛的民兵郭路发现了险情。那天风很大,一艘渔船在海面上随着波浪摇晃不定。渔民想登岛避风,可用尽力气也无法靠岸。郭路和守岛同伴一路小跑赶到码头,牵住渔民扔出的绳索,成功帮助渔民上岸避风浪。
今年31岁的郭路是灌云县燕尾港镇综治办的一名公务员,2018年主动报名守岛。连云港警备区政工处干事姚东介绍,王继才去世后,县人武部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守岛民兵。当时有500多人报名,经过政审、体检、心理测试等,第一批遴选出10人,去年第二批又选了18人。
自2018年9月第一批守岛民兵正式接岗以来,已有28人先后上岛轮班值守。一般每三人一组,每次在岛上值守15天。他们来自灌云县各个乡镇,有的是退役军人,有的是选调生,有的是公务员,他们一起升国旗、巡海岛、记日志、护航标,继续着王继才未竟的事业,共同守护着黄海前哨——这座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
与郭路一起值守开山岛的张奥是一名“90后”,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在燕尾港镇工作,任灌云县图河镇党委宣传委员。
“第一天很兴奋,和一起值守的郭路、胡品刚聊到很晚才睡。可是岛上只有三个人,再多的话也会聊完。兴奋劲儿一过,就觉得很枯燥。”张奥介绍,开山岛上满是石头。夏天格外热,待在宿舍像坐在闷罐车里;冬天特别冷,晚上得盖好几床被子。
守岛这么辛苦,为什么还主动报名?
张奥说,这源于王继才的一句话:“小伙子,要坚定信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踏踏实实工作。”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当天,张奥陪着参观采访的一行客人上岛。王继才的这句话,张奥记在了心中。一年下来,张奥发现在岛上生活远比上岛前想象的更艰苦。“皮肤被晒黑了,也更深刻体会到人生要有信仰,要能坚持。”张奥说。
守岛的年轻人,也因开山岛而改变。“原来我性子急、声音冲、做事糙,如今学会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1990年出生的袁洋是灌云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队员,他报名守岛时,孩子刚满8个月。“从一上岛的新鲜到日复一日的寂寞,实践证明,困难在坚持面前就会低头。”袁洋感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港口封闭,船只无法出海,邵正刚和林子桥两个人在岛上驻守了整整一个月。大年初二上岛时,他们只带了10天口粮,只能省着吃,一直等到第十五天,县人武部才想方设法送来补给。
“一座岛,两个人,30天,困守待援的心情至今难忘。在岛上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切身体会守岛32年是多么不易。”32岁的林子桥,岁数刚好和王继才夫妇守岛的时间一样长。
如今,年轻人接过了守岛接力棒。“守护好开山岛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信念。”灌云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陈志显说,“我们要站好岗、护好岛,就得甘于清贫,守住寂寞,用实际行动践行王继才精神。”
一个承诺与一支服务队
“民兵守护海岛安全,我们守护海岛光明”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一下船,记者就看到一台白色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海岛西南角,电杆上的这8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
不仅有电,还有淡水!正是这台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组成的微电网,点亮了开山岛,支撑起了海水淡化设备。说起建设开山岛微电网背后的故事,“80后”的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岳付昌打开了话匣子。
“开山岛的电,源自一次承诺。”2008年之前,王继才夫妇只能靠手电筒和煤油灯照明。当时的灌云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获悉情况后,承诺一定给岛上带来电。在多方努力下,开山岛上装了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第一次有了电。可是经不住大风折腾,发电机不到半年就报废了。2012年,岛上又安装了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但是刮风下雨就不顶用。
2015年6月,在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帮助下,江苏省首个“绿电上岛”示范项目——海岛微电网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在开山岛建成并投入使用。电视能看了,电饭锅也能用起来了。但受制于海上不稳定的天气条件,风、光设备也会不时停摆。
2018年年底,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系统及海水淡化系统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都是我们从码头人工抬上去的。” 国网灌云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沙庭进说,一天下来浑身上下都是水泥灰。可当时岛上只有一个水窖可用,连饮水都困难,实在受不了,就用湿毛巾擦,一个人擦下来,半盆都是水泥浆。
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机基础牢靠,需要在海边坚硬的花岗岩上打入200余根钢筋锚钉,搭建钢筋框架,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一切作业只能利用落潮时间,每天可以工作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
“为了与潮汐抢时间,我们就住在岛上的防空洞里,过了60多天的洞居生活。山洞里不止老鼠横行,洞壁上还有蜈蚣、蟑螂出没。”回忆起那段与队友并肩战斗的日子,35岁的沙庭进感慨不已。
点亮了开山岛,不少参与建设的小伙子脸都变成了厚重的古铜色。2019年6月,开山岛智能微电网顺利建成投运,彻底解决了守岛民兵用电用水短缺难题。截至今年7月23日,微电网系统发电量突破了10万千瓦时。
“民兵守护海岛安全,我们守护海岛光明。”2019年1月,灌云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式更名为国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队成员之一,“80后”的国网灌云县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副主任王仲利为了维护岛上微电网系统正常运行,先后上岛40多次。
一面国旗与一种情怀
“敬礼!”“如今,这已是守岛民兵最铿锵的声音”
“敬礼!”
2018年10月1日凌晨5点,一面五星红旗迎着东方鱼肚白,在开山岛上徐徐升起。“80后”小伙袁洋当过兵,见证过无数次升旗仪式,但这次印象最深。这是王继才去世后,开山岛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升旗。
“跟在王大姐身后,看着她肩扛国旗,拾级而上,走向升旗台。个子不高、腿有风湿的她,每一步都走得如此坚定。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袁洋说。王继才去世后,担任开山岛哨所名誉所长的王仕花每逢重要日子都会和守岛民兵一起升国旗。
第一批守岛民兵任期结束,在召集第二批守岛民兵时,袁洋依旧主动报名并成功“留任”:“接力守岛,我们都有一份深深的自豪。传承好王继才的精神,我有信心,能坚持。”
守岛32年,王继才夫妇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从未间断。“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守国门。开山岛虽小,也必须每天升国旗。”王继才说。
“我们每天的守岛生活都是在国旗冉冉升起中开始,然后一起巡海岛、查海情。”张奥坦言,“岛上不仅台阶陡峭,每个台阶的高低也不一样,巡岛一圈都累得气喘吁吁。但王继才、王仕花32年孤岛升旗、巡岛的故事,我们早已铭刻在心。向英雄学习,我们从未懈怠。”
2018年9月,开山岛民兵哨所王继才、王仕花夫妻先进事迹陈列馆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有360余批次、5万多名干部群众上岛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7月24日,与记者一同上岛的还有来自扬州的参观学习团,负责讲解的是灌云县委党校的年轻老师许青云。“如今,前来开山岛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都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她说,“看着锈迹斑斑的煤油灯、泛黄的巡岛日志、听坏了的收音机,一位年轻党员曾感慨,从驻守条件的改变中更能体会到,爱国不是空谈是实干。”
上岛的人,都会在国旗下驻足。仰望这面五星红旗,回想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坚守,更深切地体会一种厚重的家国情怀,一份看似寻常却又无比宝贵的人生价值。
“敬礼!”
“如今,这已是守岛民兵最铿锵的声音。”陈志显说。伴随着每一轮红日初升,国旗冉冉升起,永远都是这座岛上最庄严的仪式!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2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