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院士办班” 奠定脱贫基础

2020年04月27日18:42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班农业技术培训学员面试招聘。(供图)

云南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总人口50.99万人,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人口素质性贫困成为制约澜沧发展的根本因素。

2015年中国工程院开始对澜沧实施定点结对帮扶,通过五年的努力,中国工程院及朱有勇带领的专家团队找准澜沧的“贫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在全国首开院士为农民办班之先河,通过“院士专家指导班”,带领学员到田间地头、禽畜圈旁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为澜沧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为澜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教育扶贫战略,促进产教学深度融合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阻断贫困代际的传递,就得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作用,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和新型农民,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就业和创业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为澜沧“量体裁衣”,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扶贫的战略规划,制定“1+N”职业教育扶贫具体措施。2017年,按照“1+N”模式在澜沧职中开办1个三年制“院士专家指导班”,在竹塘乡开办4个“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招收学员240人。

2018年至2019年,在竹塘乡、上允镇、东回镇开办20个“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招收学员1200人。在“院士班”的教学中,师生均受到院士、专家手把手地指导,在马铃薯班,专家还特意安排2亩实验地让学员进行种植、管理、开挖、测产、分级学习。

学员通过整个阶段的学习,进步都很快,也获得了云南农业大学教师的好评,全日制院士班目前已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衔接,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原则,以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中心,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加大实践课程,构建半工半读半创业的全新培训方式。让多数只接受了小学、初中教育的农民群众掌握了科学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养一批面向农村或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并逐步成为地方致富带头人。

在冬季马铃薯种植培训班,酒井乡坡头老寨的马正发2018年种植10亩,收入7万元,他还带动整个寨子进行种植,有6户收入超过2万元。

在禽畜养殖培训班,拉巴乡音同村罗小虎养殖的150头猪、200只鸡,年收入7万元。南岭乡麻栗村罕志昌通过培训改善了养殖模式,提高了养殖技术,现增加了100头猪和500只鸡的养殖规模,年收入可达6万元。

供图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超常规培养人才

澜沧县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紧扣产业发展规划,整合院士专家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师生队伍,研究制定具体教学计划,结合职业教育现有资源,采用延安“抗大”的办学模式,淡化参训群众的学历文凭和年龄限制,以培养农村建设发展人才、培训职业技能、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速脱贫攻坚步伐为目标,创建“科技人员+企业+职校+农民(合作社)”的新型教学模式。

专家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禽畜圈旁,手把手认真教授农民学员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和养殖知识。学员“边学习、边生产,边生产、边培训”,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院士专家团队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都让学员叹服,学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综合素质、劳动和就业技能均得到极大地提高。

在冬早蔬菜种植培训班,勐朗镇富本村杨子仁,种植蔬菜面积36亩,年收入达20万元。在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培训班,付美刚、付美朝2人2017年种植林下三七75亩,2019年又新种植200亩。

在中药资源培训班,勐朗镇唐胜村的李老二,种植105亩丹参,并培育了2亩黄精种子、20万株黄精苗,收入达30万元。在水果种植培训班,糯扎渡镇南现村黎自祥目前种植三年芒、景东晚熟共100亩,收入达100万元。同时,他带领村民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300万元,计划种植1000亩芒果、移植100株葡萄苗、扩种30亩桃树。

加快软硬件建设,走特色职教扶贫道路

为加快发展边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村职业人才助推脱贫攻坚,中国工程院积极协调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4.9亿元的建设资金,着力将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打造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的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

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由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设计团队精心设计规划,项目建设规划占地面积691.63亩,其中207.59亩用于校舍建设,建筑面积约13.61万平方米,规划容纳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人。

在加快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澜沧县不断加强科技扶贫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和管理队伍“软件”建设。

五年来,共派出410人次农技人员全程参与院士、专家团队的技术示范推广,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逐步解决澜沧县科技人员业务技能不强、专业知识老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覆盖全县科技扶贫第一线的科技扶贫特派员人才配备,壮大与稳定本地科技人员队伍,为澜沧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扶贫道路。(木胜玉)

(责编:朱红霞、徐前)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