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麻栗坡:“土专家”念好“山字经”

2020年04月26日10:22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麻栗坡:“土专家”念好“山字经”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云南省麻栗坡县下金厂乡抓住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进村这个“天时”,群山环绕、密林遍布和温润多雨、潮湿多雾这个“地利”,“土专家”号召力、带动力强这个“人和”,念好“山字经”,规模发展石斛产业,创办“扶贫车间”,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大山里出了个“土专家”

下金厂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2.3%,加上温润多雨、潮湿多雾的特殊气候,为石斛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2年,大锡厂村普通农村党员郭喜兵,结识了来到当地研究兰科植物的研究员,并参与到石斛的研究中,这一研究就是十多年,平均每年有五六十名专家或硕士、博士找到郭喜兵做研究,郭喜兵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活地图”“土专家”。在做研究的同时,敢于“吃螃蟹”的他,在大山里仿野生种植石斛,靠山吃山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种植面积不断增大,至2012年已发展到200亩,价值500余万元,成为乡里脱贫致富的榜样。“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乡党委政府多方动员周边群众,郭喜兵主动牵头成立了全乡第一家合作社——麻栗坡云岭野生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群众以山林、荒地、劳力等方式入股,当年年底就实现分红,“尝到甜头”的群众奔走相告,吸引了周边更多群众入股合作社。截至目前,该社吸纳带动周边300多农户增收,野生石斛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仅2019年收获石斛成品近30余吨,实现经济收入330余万元,社员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庭院里开了个“小课堂”

“文化低,不懂技术,前几年栽什么都没赚到钱,看到他们栽石斛赚了钱,自己也想试试,又担心没技术会赔本……”贫困户张远康忧心忡忡地说。为了打消农户顾虑,村组党员干部多次召开群众会,动员入会事宜,合作社选优培育出5个高大、抗病能力强的石斛品种,从社员中培养选拔优秀党员干部组建培训师资,在农家小院里开起了“小课堂”,为社员进行种植技术现场指导。为进一步拓宽群众知识面,合作社从科研院所邀请药材种植专家到村传授技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科普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对中草药种植知识、科学种植理念有了进一步认识,提高了群众发展石斛种植的积极性。近年来,该社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4期156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0次835人次。“通过几次培训,我对栽石斛的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况且还有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我觉得可以试哈。”在参加了3次培训后,张远康信心十足的说。当年,他就在自家的荒山上种了2亩石斛,次年收入加上山林入股分红就达到5000元,极大地鼓舞了周边农户种植石斛的积极性。

丛林下办了个“扶贫车间”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郭喜兵召集合作社的党员同志一起商议如何扩大合作社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县乡党委多方协调下,该社与文山云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结成合作对子,联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为期3年的产业帮扶。“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扶贫车间”落户云岭丛林下,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另外,合作社的党员还分片动员周边贫困户自行发展石斛种植,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该社党员多方动员,先后带动全村1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石斛种植,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为全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郭喜康说到:“成立合作社,挂上了‘扶贫车间’的牌子,更是挂上了我们共产党员带领脱贫致富的初心使命。”

近年来,下金厂乡依托“天时地利”着力做好“山”字文章,采取“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草果种植等特色林下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发展种养殖合作社21个,挂牌扶贫车间2个,带动44人稳定就业。如今的下金厂乡,贫困群众家住大山里,心在大山中,富在大山上。(张雯铭 王正委 柯荣芳 张芳)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