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兴起之路

程浩

2020年04月16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景东县锦屏镇前所村的香菇种植基地里的香菇。人民网 薛丹 摄

暮春时节,绵延千里的无量山和哀牢山间,川河缓缓流淌,滋养着河谷地带的片片良田。

田里,冬马铃薯的采收正在收尾,大棚里的香菇亭亭玉立,晶莹剔透的蓝莓也到了收获时节。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精准实施了一批扶贫项目,让贫困户从中受益。

贫困发生率曾一度达22.34%的景东县,2019年底,数字降至1.31%。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景东县委书记李春荣说,当地将发挥无量山、哀牢山“两山”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融合,提升脱贫成效和成色。

景东县文龙镇下瓦伟村,村民抱着刚挖出来的马铃薯。人民网 薛丹 摄

冬农开发 鼓起农民“钱袋子”

4月11日的晌午,太阳有些刺眼,景东县文龙镇下瓦伟村成片的马铃薯地里,村民们戴着遮阳帽,拿着锄头,正挖马铃薯。

这些马铃薯个头适中,卖相很好。待全部挖完,它们将被装箱,然后运至几百米外的收购点,几经周转后,进入北京、湖北等地老百姓的餐桌。

这些马铃薯是村民们去年10月底种的,今年三四月份收。目前剩的这些,是最后一批。

下瓦伟村位于无量山和哀牢山间的河谷地带,冬季光热资源丰富,且土质好。2013年开始,景东县加大冬农开发力度,引导群众发展冬农产业。打那时起,村民们就开始种马铃薯。

“以前冬天地闲着,县里搞冬农开发后,地没再闲过,甚至这一季收入比秋收还多。”说话的是46岁的余仕香。2013年,因为缺技术,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前几年县里引导村民发展冬农产业,余仕香试着在自家2亩多地里种上马铃薯。

因为先前没有种过,余仕香有些慌乱,还好有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咋栽苗、咋盖薄膜、病虫害咋防治,不懂的余仕香就问,慢慢还成了“土专家”。

前几天,余仕香把自家种的2亩多马铃薯送到合作社。大概一算,今年马铃薯亩产3吨半到4吨,按每公斤3块钱不到算,每亩地毛收入八九千块,2亩多地拢共毛收入19000多块。

靠着种马铃薯,以及常规的烤烟、打零工、养猪等收入,2018年,余仕香家脱贫。

在下瓦伟村,靠冬农产业脱贫的远不止余仕香。村委会主任杨成贵说,全村297户996人中有卡户108户369人,自2013年起村里发展冬农产业后,未脱贫户越来越少,目前只剩7户16人。

冬农作物不是想种啥种啥,得因地制宜。“河谷地带我们种马铃薯,海拔较高的地方我们种水晶豌豆。”杨成贵说,去年全村有80多户村民种植了马铃薯,面积410亩,产量1300吨左右,总收入预计在300万元左右。80多户里,建档立卡户有30多户。

不止下瓦伟村,冬农产业早已成为景东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该县作物布局区域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的基本格局也已形成。据统计,2019年冬,当地冬早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马铃薯面积4.9万亩,水晶豌豆面积6.85万亩。

冬农开发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19年冬,景东县共完成冬季农业面积25.74万亩,产量28.6万吨,产值9.15亿元,涉及全县13个乡(镇)166村1685个小组,覆盖人数16万人,其中贫困村79个,贫困户6963户24544人。

景东县锦屏镇前所村的香菇种植基地。人民网 薛丹 摄

特色产业 农民有收入 企业有效益

4月11日下午,景东县锦屏镇前所村果园小组的香菇种植基地里,一颗颗个大圆润的香菇正成批装箱,准备发往上海。这是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景东县结出的硕果。

浙江丽水人马龙彪是基地负责人,他在上海做生意已有20年时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助推下,2017年7月,马龙彪来景东考察。“温度在十度至二十五六度之间,适合香菇种植;景东县的劳动力成本比上海低,更重要的是这里种的香菇外形饱满、品质好、气味香。”往返五六次后,他来到景东投资。

2018年4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由50个大棚组成的香菇种植基地建成。2019年3月,部分大棚投产。年底一算,纯收入70万元。马龙彪看到了效益,打算近期把所有大棚都用上,预计年纯收入可达200万元。

基地投入生产后,马龙彪引导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村民既收土地租金,又挣薪金,企业还得效益,一举多得。

59岁的商启玲是前所村后所小组的建档立卡户,丈夫去世、儿子患病,她家日子过得紧巴。去年4月,她成了基地的一名工人,除了学到香菇种植技术,每天有60块钱收入,还管中午饭。“挺知足的。”她说。

为实现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今年3月开始,马龙彪把10个大棚的管理权交给掌握种植技术的村民。“他们负责种植,我们提供技术,并负责回收。”马龙彪说,10个大棚里有6个交由建档立卡户管理。

村民收入咋算?一个菌棒,基地从村民处收3元,经过4个月左右的生长期,一个菌棒可产香菇约0.75公斤。按每公斤9元算,一个菌棒可收入6.75元,减去基地收的3块,每个菌棒村民可收入3.75元。一个大棚约有1万个菌棒,村民每个周期收入就是37500元。

商启玲打算等技术成熟后自己种一个大棚,“赚得更多!”她说。马龙彪则希望把香菇产业在景东全面铺开,“让老百姓去种,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不止香菇产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等机制推动下,景东县各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据统计,2019年,景东县培植晚熟芒果、橘子、坚果、梨、樱桃等特色水果8.07万亩,农户收入1.83亿元,其中建档立卡户0.18亿元;种植重楼、龙胆草、滇黄精、黄姜等林下中药材2.57万亩,农民收入1.39亿元,其中建档立卡户0.37亿元。

景东县文井镇者吉村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采收蓝莓。人民网 薛丹 摄 

三产融合 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春日暖阳普照,4月12日下午,景东县文井镇者吉村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云蓝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里,一串串蓝莓挂满枝头,已成熟的蓝莓新鲜诱人。

2019年7月,利用景东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玉溪澄江已有多年蓝莓种植经验的云蓝公司,决定在者吉村试种蓝莓50亩。目前,这些蓝莓已进入成熟期。

朱宏是云蓝公司副总经理,他介绍,在者吉村的50亩蓝莓今年预计亩产值可达10万元。目前,公司正扩大蓝莓种植规模,“初步计划今年6月前在景东种植3000亩。”他说。

基地的扩大,周边村民除了可以领到土地租金,还能进基地务工,学习蓝莓种植技术的同时,领到数额不等的工资。

景东县文井镇者吉村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采收蓝莓。人民网 薛丹 摄 

朱宏谈到公司下一步规划:通过制作蓝莓酒、蓝莓饮料,做大做强蓝莓精深加工,提升蓝莓二次增值空间,助力云南“绿色食品牌”打造,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这一规划和景东县的规划不谋而合。“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就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李春荣说。

景东将推进“农业+”,发挥现有核桃、烤烟、茶叶、蚕桑、特色果蔬、生物药业、畜牧业等产业优势,夯实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基础;将推进“龙头+”,加大培育和服务好冬农开发等成长性好、带动面广、效益明显的企业(合作社)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将推进“奖励+”,根据带动贫困户发展情况,对企业、大户等进行奖励;将推进“补助+”,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产业扶持资金。

更为核心的是,景东拥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1.39%。“这两座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我们会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找准生态优先、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契合点,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李春荣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