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铺就幸福路

——致富带头人罗光明的返乡创业记

2020年03月21日10:03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供图
供图

今年50岁的罗光明,家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大家都叫他“老罗”,这位平凡而又普通的村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老罗用自己的积蓄先后修建了两个农贸市场,开办了电子厂,为一百多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同时为改善村民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变贫穷 催生梦想种子

谈到罗光明的创业经历,还得从1986年说起。当时十六岁的罗光明初中毕业后回家栽烤烟,但一场冰雹毁灭了全家人的希望。于是,改变贫穷的强烈愿望带给他无穷的动力。

之后罗光明到昆明学修手表、收音机、电视机,在昆明的两年时间里老罗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改变。他认识了一个卖百货的朋友,偶尔会陪朋友去进货,学会了一些做百货生意的经营技巧。这时的罗光明,虽然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对电子工程技术的兴趣以及经营百货生意的经验已让他隐约看到了人生的方向。

于是罗光明就返乡回村开始修手表、修电视、卖百货,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就到富村镇街上做百货批发,逐渐发展到年收入三四十万元。就这样,老罗返乡创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盯准市场 带富一方百姓

2003年的一天,老罗去买菜,准备回家时,双脚却陷进了菜市场泥坑里,又脏又湿,生气的老罗把菜一扔就回家了。

随后老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盖农贸市场。建盖农贸市场的过程很是曲折与复杂,老罗找政府帮助协调土地、资金等,又找人借了300多万,一共写下45张借条,借款金额最低5000元,最高20万元,再凑上自己的积蓄100万,最终他花了430万元建起了农贸市场,自负盈亏。

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在当时可以买到2-3个小煤矿了。有人曾经问老罗“为什么要做这个事”。老罗直率地说:“环境好了,大家买菜卖菜都方便,也可以为农村来临时卖菜的农民提供一个平台,不收他们的费用,同时农贸市场是稳定的,自己也能有收益。”

经过几年的发展,农贸市场的菜商逐步增多,效益明显见好。日常卖菜的摊主也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环境,还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大多摊主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创办工厂 攀穷亲摘穷帽

时间来到2018年初,富源县进入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凭着对党的政策深刻理解,凭着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罗光明前往电子技术比较成熟的广东和重庆等地考察。回来后,建起了亚博电子厂,对一些电子配件进行代加工,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这样,罗光明与贫困户攀起了穷亲。

在经历了20个月的亏损运作后,2019年10月,电子厂扭亏为盈,打破了电子厂要三年才能盈利的说法,一些广东厂商纷纷主动上门找合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老罗的电子厂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可靠的信誉站稳了脚跟。

电子厂现有员工100人左右,有80名稳定的老员工,员工每月最高能拿工资5000多元,最低的也有1000多元。每当银行代发工资的时候,员工们的手机都接连不断地发出接到收款信息的滴滴声响,老罗说此时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谈到今后电子厂的发展,老罗信心满满:“计划今年年底赚到50多万元,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亏损的80多万元补回来。在正式盈利后,让所有的老员工和管理人员持有股份,大家都能赚得到钱。”带动农民在自己家门口领薪金、有股金、分红金,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就是老罗的创业目标。

热心公益 回馈乡村邻里

随着老罗事业的发展,他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饮水思源,他总想着为村民做点什么。

新厂村村民在公路沿线赶集,经常堵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此老罗花了513万元对集市进行了改造,提供了几百个赶集摊位,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为解决村民们的田间出行问题,老罗又投入大笔资金和精力去修机耕路,方便村民开展生产建设。

每当提起老罗时,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用实干为家乡人民铺就的幸福之路。(董均翠 马超 汤磊 徐文强)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