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响应!走近疫情下的武汉“火眼”实验室

2020年02月19日08:05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24小时响应!走近疫情下的武汉“火眼”实验室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2月14日0时34分,武汉“火眼”实验室样本接收组的胡高高接到新洲疾控中心的电话,说很快将有446例样本送过来检测。放下电话,胡高高马上向统筹组的王静反馈,王静立刻安排样本中心、提取组做好相应实验准备……

24小时响应已经成为“火眼”实验室的工作常态。“火眼”实验室由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团队运营,自建成以来,“火眼”实验室为武汉及周边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检测能力,为发热病人的确诊、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别、隔离阳性感染者、保护阴性健康人群提供精准的判断,成为“雷神山”“火神山”“方舱”等众多抗疫堡垒名副其实的前哨。

截至2月15日6时,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团队及其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累计接收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地区超2.4万人份的检测样本。其中,“火眼”实验室目前已火力全开,从2月5日试运行以来检测近2万例。

高强度工作,只为检测结果能更快交到医生手中

“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疫情防控需求高效运转,确保万人份/天的检测能力,甚至更高。”华大基因武汉实验室负责人、“火眼”实验室主任田志坚介绍,核酸检测排查,是确保防疫工作者健康、防疫部署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火眼”实验室还能够进一步承担规模更大的复产复工人员的科学排查工作。

“样本通常集中在晚上送到,不少会到凌晨才送来,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有送样。”华大华中地区负责人朱师达说,每当夜深人静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却是“火眼”实验室里最忙碌的时刻。从样本接收,录入系统,到交付结果,平均需要六七个小时。“我们基本能做到,早晨八点之前交付前一天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

“核酸检测过程中,分装和核酸提取环节危险性最大,样本中除了咽拭子、鼻拭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痰液,这是传染风险最高的一种样本。痰液黏稠,如果带有病毒,也会比其他样本含量更高。”朱师达说,因为要直面样本,因此检测工作属于高危操作,检测人员需要和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一样,进行高等级的个人防护。

为保证“火眼”24小时响应,实验检测班组实行三班倒,保证随时有人。为了保护检测人员,高危环节放进了P2负压实验室进行,整个提取操作也是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操作空间比较小,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再对小试管进行操作,真的是个‘技术活’。”检验员郝莺歌说。

流程不断优化,科技的力量缩短交付周期

“早晨出结果也是考虑到临床的需要,让医生和患者尽早得到消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最大限度优化、压缩自己内部的流程和时间,但是前提是保证质量。”朱师达说。

“从流程上讲,有3个技术环节比较限速。”朱师达介绍,一是在样本的核对和信息录入阶段,各地医院和社区取样时,很多信息不全或不清楚,核对信息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想到为前端取样提供条码,加强对样本的信息化管理。虽然这样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核对时间,缩短检测流程一个小时甚至更长。

二是在提取阶段。核酸提取是检测的关键步骤,把里面的RNA提取出来,这一步小型实验室主要靠手工方法进行提取,步骤繁琐,还会受人为影响。“‘火眼’实验室用到了华大智造MGISP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能大大加快提取阶段的通量速度,一次能处理几百上千个样本,上机后完全无人工干预,自动化提取环节仅耗时一小时,可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朱师达介绍。

三是在最后结果的审核和报告生成阶段,强大的IT团队在后台做支持,一方面基于已经很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也针对这次应急检测的需求,增设服务器,优化整个IT系统和流程。

“这3部分通过应用科技手段,极大缩短了整个检测交付周期流程,让我们‘快工也能出细活’。”田志坚欣慰地说。

“会有一些检测结果的Ct值(PCR结果指标)在38—40之间,我们称之为‘灰区’,不能直接判定是阴性还是阳性,‘灰区’结果样本就要重测,第二次再看它的结果,如果两次测试没有确定结果,说明这个样本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重采样。”朱师达解释说,PCR的反应原理就是通过多次循环扩增,让特殊核酸序列呈几何倍数的增加,40个循环是检测的标准,确定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很多低病毒载量样本,一般要30个循环才能被检测到,达到最基本的检测线,循环数和时间是要有基本保障的。“火眼”实验室尽管面对巨大量的检测样本,仍然严格对每一个样本负责。

实验室团队奋战,舍小家为大家保一方平安

“火眼”实验室建筑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实验区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严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计。这么大面积、高规格的实验室仅用了5天时间就建成了。由于时间紧迫,建设工期短,实验室的设施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即优先保证实验室里与检测相关设施的完善,很多非检测必须设施还都没有到位。

“比如目前检测实验室里还没有安装暖风空调,但还必须按要求进行通风换气,因此实验室里冷风嗖嗖地吹。很多检测人员为了御寒,就把羽绒服穿在防护服里面。这样一来,非常臃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测的操作难度。”田志坚说,“不过大家都很乐观,还互相调侃,我们看起来都像卡通人‘大白’了。”

与实验室核心区域的“高大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验室的休息区和办公室都非常简陋。“为了保证检测人员能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检测工作,我们每天都会保证他们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是其他的工作人员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员工分散在外地,因此人手非常紧张。”朱师达说,大家基本上都吃住在实验室的办公室里,座位不够,就蹲着或站着吃盒饭,困了,就找个椅子闭眼休息一会。

“‘火眼’实验室,起名之初就是希望实验室能用它的‘火眼金睛’,‘保阴’(保障阴性人群正常生活)、‘隔阳’(隔离阳性患者,让疑似人群尽早确诊),与‘火神山’‘雷神山’一起,组成坚强的抗疫堡垒,保一方百姓平安。”田志坚的语气中透着坚定。(陈 曦)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