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一到秋冬就悲傷 是矯情還是情緒得了“流感”

2023年11月28日08:2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降溫之后,我也像秋冬的樹一樣迅速萎靡。掉發、感冒、頭痛、鼻塞……天灰灰、草黃黃,一切都好像加上了灰色濾鏡,看起來那麼討厭”。最近,在江蘇生活的郭九九在社交賬號上分享了自己的“怪毛病”,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種狀態我大概持續了四五年,一入冬就好像變了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難過,很難控制住自己,直到來年開春才會有所緩解。”

遠在黑龍江的張嘉寶也有類似的感受,入冬后她經常感到渾身乏力,情緒不佳,“總會莫名地失落,偶爾還會控制不住地掉眼淚”。

可直到她們在社交媒體話題榜上看到“悲秋綜合征”“冬季憂郁症”的詞條時,才意識到自己可能生病了。

“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啊!每年秋冬我都會莫名難過,一直不敢告訴別人,怕他們以為我矯情”,一位網友在詞條下方評論。“偽科學吧!誰還沒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呢!難不成大家都病了?”另一位網友則對此表示懷疑。

一到秋冬就悲傷難以自持,是真生病還是矯情呢?

季節性情緒失調 被誤解的“矯情”

北京回龍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呂夢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臨床上一般會將情緒隨著季節變化而發生轉變的疾病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也就是大家最近比較關注的“悲秋綜合征”“冬季憂郁症”,它們並非專業醫學術語,更多是一種綜合症狀的描述。“有經驗的醫生護士都有體會,每年天氣變冷后,來醫院精神科就診的人數會明顯增多。”呂夢涵說。

為什麼常在秋冬季情緒失調呢?呂夢涵解釋:“秋冬氣溫下降,光照減少,各種植物進入凋零期,人體生物鐘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便會出現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引發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北京同仁堂零號店賈向宏醫生從中醫角度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了“悲秋綜合征”:“秋風瑟瑟、萬物凋零,常常使人觸景生情,產生悲觀情緒。中醫管這種情況叫‘悲則氣消’,極易損傷肺氣。”

呂夢涵告訴記者,季節性情緒失調常見於三類人群:一是久坐辦公室,很少有戶外活動的人﹔二是性格悲觀,內心敏感細膩的人﹔三是處於特殊時期的人,比如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老年人、孕產婦或更年期的女性。季節性情緒失調以女性患者較多。

與普通抑郁相比,季節性情緒失調往往更具隱蔽性,不易被發現。呂夢涵結合門診經驗說,“秋冬季節的情緒不佳往往被誤解為天氣變化導致,容易不被重視。並且與普通抑郁出現食欲不佳、失眠的情況相反,秋冬季情緒失調更容易表現為食欲旺盛,昏昏欲睡。”

發現情緒問題 早篩早診非常重要

秋冬雖是抑郁症的高發時段,但因季節性情緒失調而產生的“抑郁情緒”卻並非都是“抑郁症”,呂夢涵解釋:“季節性情緒失調能否被判定為抑郁症,首先要看症狀,觀察飲食、睡眠、精力、情緒等﹔其次,還要觀察抑郁狀態是否持續時間達到了兩周以上。在不同病程階段有不同的診療方法。”

輕度的季節性情緒失調往往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自愈,而一旦季節性情緒失調加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就需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專業治療。

一方面,心理疾病與身體疾病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晚干預,治療難度越大。呂夢涵提到,中國的社會文化整體偏向含蓄內斂,很多人並不善於情感表達,情緒問題更容易以軀體不適的形式表現出來,臨床上也叫軀體化症狀。“患者往往為了查找軀體不適的原因,輾轉各大綜合醫院的各個科室,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效后,才會來精神科看病。”

另一方面,當前互聯網上五花八門的心理測試也為科學的心理評估造成諸多困難。“許多年輕人因為上班太忙,不好請假等問題,在網上搜索了各類心理測試,但網上的一些心理測試並不具備科學性和權威性。盲目測試反而容易加重焦慮情緒。”呂夢涵說。

因此,呂夢涵建議如果感到情緒不佳,應盡早前往醫院或在網上尋找權威心理機構做心理篩查,尋求科學的診療方法。

先接納自己的壞情緒 再多創造一些快樂溫暖

呂夢涵認為,當發現自己可能出現季節性情緒失調時,最重要的是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郭九九在了解了季節性情緒失調后,找來一大堆心理學書籍學習,她剖析自己為什麼總在秋冬不開心,認為可能是跟她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我腦海裡跟秋冬季相關的記憶都不是開心的事情。作為留守兒童,在冬天我總要自己騎車上學,手上生了很多凍瘡,每天晚上都要泡熱水才能緩解。”郭九九說,“我現在已經不生凍瘡了,可是心裡的疤還沒有掉。”

以往秋冬季,當發現自己情緒不佳時,郭九九往往會更加焦慮,但現在她開始嘗試接納自己的情緒不穩定,“每當我控制不住難過、生氣的時候,我都會讓努力讓自己抽離出來,以第三人的視角觀察自己,看看哪些情緒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允許自己有情緒,允許適當發泄”。

呂夢涵建議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多晒晒太陽,提振陽氣。當感覺情緒不佳時可以主動找家人、朋友傾訴,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緩解壓抑緊張的情緒,還能改善因長時間工作帶來的頭昏和倦怠乏力。”賈向宏建議,秋冬可以適當增加室外運動。“當情緒出現問題時,往往身體懶洋洋不願意動,可以試試做擴胸運動或簡單的經絡操:兩掌相對,指頭互碰,然后互拍掌心,掌心拍完以后,順著胳膊內側一直往上拍到肘窩、腋窩,以左右各拍20個為一組,一次拍3組﹔也可以考慮做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易筋經等。”

賈向宏認為,緩解季節性情緒失調,還應注意起居有常、飲食有節、調整心情、收斂神氣。順應四時變化,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的原則,結合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狀態去適時調整。

這兩天,郭九九聽從網友建議,在日落時分去吃了一碗熱乎的砂鍋米線,還給自己換上了明亮溫暖的床上四件套,加鋪了厚厚的床墊。“既然在秋冬沒有快樂的記憶,那我從現在開始就努力為自己多創造一些快樂溫暖的記憶。”郭九九說。(夏瑾 張詩童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嘉寶為化名)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