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絡治療心梗有了循証醫學証據

一項中醫藥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日前登上《美國醫學會雜志》,編輯部還少見地配發了述評、編者按和訪談。11月16日,在京舉行的相關成果發布會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稱,該研究是首個登上國際四大醫學期刊的中醫藥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是中醫藥循証醫學研究的重大突破。這項研究表明,通心絡可使急性心梗死亡風險降三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死率高,患者即使接受了再灌注治療和最佳的醫療處理,仍然面臨很高的院內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復發風險。目前,全球范圍內仍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來解決該問題。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CTS—AMI)發現,在指南推薦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可顯著改善STEMI患者的死亡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表示,該研究是心血管領域中西醫結合取得的重大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高潤霖稱,這項研究不僅為通心絡增添了堅實的循証醫學証據,也為中西醫結合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藥提供了樣本。
基於既往研究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楊躍進牽頭開展CTS—AMI研究,其為“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子課題。研究共納入中國124家醫院發病24小時內的STEMI患者3797例,開展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結果顯示,通心絡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緊急冠脈血運重建和腦卒中)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研究1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27%。
雖然研究証實了通心絡治療STEMI的臨床療效,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華盛頓醫學院心內科教授理查德·巴赫表示,就像屠呦呦從中草藥青蒿中鑒定和衍生出青蒿素為治療瘧疾提供有效藥物一樣,對通心絡特異性活性成分進行分離和檢測,進而為全世界提供能治療STEMI的中藥,將是又一個重要突破。(記者代小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