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這些體檢異常,大可不必驚慌(健康直通車·讀懂體檢報告(中))

王美華
2022年11月18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這些體檢異常,大可不必驚慌(健康直通車·讀懂體檢報告(中))

  頸動脈斑塊、心律不齊、心臟早搏、轉氨酶指標增高……體檢報告中,有些異常結果讓不少人心情忐忑,但其實無需過度擔心,有的甚至不需要治療。

  有哪些常見卻不宜過度治療的體檢異常?該如何正確應對這類異常?本期帶您一起盤點那些不必驚慌的輕度異常。

  輕微頸動脈粥樣斑塊

  看到體檢報告顯示有“頸動脈斑塊”,不少人會感到恐慌,這是不是代表容易中風?

  “頸動脈粥樣斑塊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蠟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北京朝陽醫院體檢中心副主任徐愛民介紹,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運動少等都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整體來看,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年齡關系更密切,隨著年齡增長,即使沒有上述危險因素,也可能出現頸動脈斑塊。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青春期就開始隱隱發生,40歲后變得明顯,60歲后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頸動脈斑塊。

  專家指出,大多數頸動脈斑塊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隻有當斑塊長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一定程度的狹窄並影響了大腦的正常血液供應時,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是輕微斑塊,例如隻有1—2個硬斑塊且血管狹窄面積不超過50%,定期復查的同時,積極控制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尤為重要。”徐愛民強調,要養成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多吃蔬菜、少吃肥肉,適當加強鍛煉等,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減緩斑塊增長速度。

  心臟早搏和心律不齊

  在體檢報告心臟檢查的異常情況中,“心臟早搏”“心律不齊”屬於高頻詞匯,這些異常是病嗎?需要治療嗎?

  偶發的心臟早搏

  徐愛民介紹,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如果突然提前跳動,就被稱為早搏(過早搏動)。一般每分鐘早搏次數低於6次為偶發早搏,多為生理性早搏,易在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熬夜、抽煙喝酒、喝過多咖啡濃茶、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出現。

  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些人會出現心臟早搏,如果動態心電圖評估是屬於偶發的,而且也沒有明確症狀,多數注意觀察就可以,通常無需藥物治療。若早搏頻發,伴有胸悶、氣短或本身患有其他心臟疾病,則需要及時到心臟內科進行評估。

  竇性心律不齊

  “人體右心房上有一個竇房結,它能自動、有節律地產生電流,竇房結每發生1次沖動,心臟就跳動1次,醫學上稱為‘竇性心律’。因此,正常心律叫做竇性心律。”徐愛民介紹,竇性心律節律相對規整,但心跳次數也就是心率在時刻變化。“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可能和人們做心電圖時的情緒有關,例如生氣、緊張、興奮,包括服用某些藥物后,都會影響到心律結果,一般平靜休息后可以緩解。

  如果沒有出現心慌等明顯症狀,竇性心律不齊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兒童、青少年在發育期也常出現竇性心律不齊,不用特別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會恢復正常。

  血常規輕微超標或降低

  在體檢報告中,血常規等常規檢驗項目后,會標注出對應的參考值,參考值通常代表該項檢查的正常范圍。專家介紹,當某項指標超過或低於參考值,體檢報告上就會出現“↑”“↓”。超標或者降低的值隻多(少)一點點,在檢驗醫學上叫臨界值。

  “血常規檢查出現臨界值的情況很常見,因為影響血液檢測結果的因素很多。”徐愛民介紹,例如血液採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送檢時間等,性別、年齡、居住地的海拔高度甚至包括季節的變化都可能對檢查結果產生干擾。因此,在指標隻高一點點或低一點點且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醫生一般認為沒有問題。

  專家提醒,如果的確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即使檢測結果與正常參考值的差距比較小,也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

  三類尿常規指標異常

  一管尿液交給醫生后,就能拿到一張有幾十項指標的尿常規報告單,專家指出,以下指標即使結果顯示異常,也可能是正常的——

  尿膽原陽性:喝水少可能導致異常

  尿液濃縮,尿色深黃,就會出現尿膽原陽性。例如喝水很少時或早晨第一次排尿,顏色都會比較深。如果膽紅素同時也是陽性,需要查血液的膽紅素水平,排除肝膽胰腺疾病。

  尿比重偏高/偏低:喝水不足或過多可能異常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濃縮程度。出汗很多、喝水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尿比重高於正常值,即假陽性﹔反之,大量飲水后,尿液得到稀釋,尿比重可能低於正常值,出現假陰性。

  尿酮體陽性:飢餓可能導致異常

  酮體是脂肪分解代謝的產物,正常在尿中應是陰性,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則會出現陽性。但是,如果不存在尿糖陽性,體型偏瘦的人若較長時間未進食,也可能由於飢餓導致尿酮體陽性,此時適當進食飲水即可,無需就診。

  偶發的轉氨酶指標增高

  在抽血檢查化驗單中,“轉氨酶↑”的字樣讓人容易神經緊繃。徐愛民介紹,服用某些藥物、飲酒、熬夜或劇烈運動等都會引起轉氨酶升高,在停藥或休息后,轉氨酶可恢復正常。但如果轉氨酶持續增高,就要懷疑是肝膽疾病問題,要進一步檢查。

  無症狀的前列腺鈣化

  “前列腺鈣化,就好比手劃破了一個小口子,感染了炎症,炎性反應后留下了疤痕。”徐愛民介紹,前列腺鈣化就是前列腺炎后留下疤痕,對身體沒有負面影響。大多數人檢查出來時沒有任何症狀和體征,一般定期復查即可,不用過度憂慮、治療。但是,如果當下有前列腺炎症狀(如尿頻、尿急、尿不盡、會陰不適、腰酸腰痛等),就要及時明確病因並治療。

  無症狀的骨刺

  “骨刺其實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就是身體在老化過程中,因為受力的不均勻,使局部的骨頭受刺激不均勻,從而導致了骨刺的發生。”徐愛民介紹,隻要不發炎,骨刺其實是對身體的一種保護性改變,這時可以完全不用理睬它。

  專家提醒,如果已經長了骨刺,要努力延緩關節的衰老。避免有害動作,遵循“九字原則”——要活動、省著用、不逞強,不要特意去爬山爬樓。

  無壓迫或炎症的多數囊腫

  “囊腫是一種良性包塊,有的單獨一個,也有多個的,一般對健康影響不大,查出也不必緊張。”徐愛民介紹,囊腫較小時一般沒有臨床症狀,且囊腫生長緩慢、惡變機會小,隻要囊腫沒有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症狀、器官功能障礙或發炎感染等,基本不需特殊治療,進行定期、規律的復查即可。

  專家介紹,常見的有宮頸囊腫、肝囊腫、腎囊腫等。其中,宮頸囊腫多數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發生癌變的概率很低,一般無需治療,定期復查即可。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發病率較低,且不會影響肝功能。隻要囊腫不超過5厘米且沒有導致身體不適、出現一些臨床症狀,就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隻需要定期隨診,觀察其大小變化即可。

  如果肝囊腫、腎囊腫過大,可能壓迫鄰近器官,引發不適症狀,要積極治療。如出現並發症,像囊腫破裂、囊內出血等,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