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沈琳:腫瘤治療之路需要跨學科跨界協同開拓

2021年10月15日09:0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原標題:沈琳:腫瘤治療之路需要跨學科跨界協同開拓

  消化道腫瘤一直是我國腫瘤治療領域的重要課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表示:“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開拓腫瘤治療創新之路,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時間,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多學科、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

  沈琳教授表示,內鏡是胃癌篩查的金標准,胃鏡檢查結合組織病理活檢是診斷胃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方法。該檢查不僅能直視黏膜病變,還能直接取病變部位進行組織病理活檢,對早期胃癌篩查的准確率高於其他篩查方法。但我國在早期發現胃癌的人數不到15%。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普及胃癌篩查存在難度,人群接受度也比較低。結直腸鏡檢查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檢測手段。腸鏡篩查是規避腸癌的有效途徑。另外,針對結直腸癌相關的甲基化DNA標志物檢測,也有助於實現早診早治以及腫瘤的復發監測。在食管癌早篩方面,主要有內鏡檢查並進行活檢、脫落細胞學、組織標志物及血清腫瘤相關自身抗體檢測等手段。

  她同時表示,我國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率仍然比較低,主要因為消化道腫瘤的發生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人們早診早治意識不高。因此定期檢查、規律飲食和有效的科普宣傳提高腫瘤早診早篩意識尤為必要。

  沈琳在回顧過去一年消化道腫瘤領域的發展時表示,我國在免疫治療方面經歷了更多探索,但突破發展瓶頸后便勢如破竹,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國內外成果。近兩年我國在消化道腫瘤個體化治療、精准治療方面也有持續性的突破。

  支撐醫學專家開展臨床研究的基石是中國原研藥物的發展。沈琳介紹,在藥物創新中,發現靶點是關鍵一環,這需要臨床醫生和科學家的密切合作。同時尋求更多技術創新,降低藥物成本,惠及更多中國患者,也需要藥物研發人員做出更多努力。

  最后,沈琳教授表示,原研藥物創新要根據臨床上發現的新問題提前布局,臨床研發應該更貼近中國國情和國內患者需求,雖然目前中國原研藥發展體系尚不成熟,研發時間較長,但臨床醫生、藥企、研發人員等均沖鋒在一線營造了蓬勃向上的研發氛圍,今后也將會緊密合作,持續探索,腳踏實地為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而努力。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