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中西醫並重,“重”在優勢互補

 
2021年09月26日08: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西醫並重,“重”在優勢互補

  在張家界市中醫醫院藥房,藥劑師按藥方比例配置中藥。新華社發

  盲人女孩葉景芬在自己實習的龍泉市中醫院內感受中醫針灸穴位。新華社發

  編者按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全程參與救治,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但即便如此,社會上質疑中醫藥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事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醫藥如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錨定思想航標,提供根本遵循。“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作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期,國家五部門聯合印發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等幾方面重點任務,並對中醫藥文化內涵、理念進行時代化、大眾化、創新性的闡釋提出具體意見。本報邀請國醫大師、名老中醫、專家學者圍繞中醫藥傳承發展,從具體問題入手,理性探討新時代中醫藥的現在與未來。

  當下,對中醫藥工作的關注、肯定和支持可謂前所未有。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共同考驗中,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以及醫治疑難雜症中的獨特作用凸顯,為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療效備受國際關注。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加鏗鏘,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推廣,國際合作項目數量日益增加。

  日前,“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圍繞如何實現真正意義的中西醫並重暢談看法體會。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越發明顯,中醫藥這一中華文明瑰寶如今正在不斷煥發新光彩,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但也必須看到,中西醫並重依然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任重道遠。

  1、中西醫都在爬坡,應該在各自路上不斷努力

  中醫藥學經過不斷探索、積累、補充、完善,已經成為具有完整學術體系的動態醫學。傳承絕不是泥古不化,故步自封。

  作為一名中醫婦科醫生,國醫大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柴嵩岩幾十年來一直工作在臨床一線,從臨床中體會出中西醫應該互相參照、互相信任,“遵古學古、參今用今”是中西醫達到真正結合的基礎。“中醫必須要以中醫學為基礎,遵循和運用中醫藥學學術原則,參考、學習現代醫學關於病理、病機的研究成果和治療方法,借助當今臨床檢查設備等,從而擴展臨床認証的視野和療效判定標准,補充臨床需要。”柴嵩岩認為,必須將傳統中醫藥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推動中西醫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真正要把中西醫並重,中西醫結合好、整合好,必須真正把握傳統醫學精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為,中醫有著豐富內涵,現在提到中醫常常會講治未病,但這遠遠不能包含中醫的定義。“我們要認真闡釋傳統醫學,隻有我們真正地把握了傳統醫學精華,才能更好地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才能讓中國的醫學真正成為世界最高峰的醫學。”

  中醫、西醫都是人類在和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產生的,都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貢獻,但是二者的哲學基礎、思維方式又有著本質不同。國家級名老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國家中醫血液病學科帶頭人麻柔非常形象地說,現代的中醫、西醫目前都在攀登醫學高峰,一個在南坡爬,一個在北坡爬,都應該在各自路上不停地努力。中西醫結合不是用西醫的醫理解釋中醫,用西醫的框架,用西醫的標准來束縛中醫。談到理想中的醫學模式,麻柔認為則是要總結、創造出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理論指導的一系列科學技術支撐的醫學,如此才能真正滿足科學需要、醫學需要。

  中西醫結合的療效優於單純西醫、優於單純中醫,兩種不能互相代替,但可以互補,中醫辨証而西醫辨病,各有短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金世明表示,中醫學產生於中華文化,西醫學產生於西方文化,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應該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我們可以用現代語言解讀中醫,也可以用陰陽五行理論和《周易》《黃帝內經》《道德經》等經典智慧去解讀元素周期表,在象數的層面都是完全相應的,都是從不同的視角解讀自然規律。”

  2、“我們雖然是空手去的武漢,但是腦子裡裝滿了中醫的認知”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中醫抗疫文字記載歷史達3000年,大大小小500次,從先秦兩漢到新中國都有很多記載,可以說,中醫藥有著與疫病斗爭的深厚實踐基礎。《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眾多中國古代典籍,構成了較為完善的中醫藥疫病防治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表示,在歷代疫病當中發現的藥現在依然常用,比如麻黃湯,“我們雖然是空手去的武漢,但是腦子裡裝滿了中醫的認知”。

  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得到彰顯。中醫藥抗疫不僅具備救治成功率高、救治時間短的優勢,而且所需費用顯著降低,為國家節省了大量醫療費用。

  中醫藥參與全程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醫在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早期,運用中醫藥調節機體狀態,可以改善初期症狀,減少輕症向重症轉變﹔重症採用中西結合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還能起到保護患者臟器功能的作用﹔恢復期也是中西結合,中醫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通過運用中醫藥特色療法,在幫助患者增強體質、加快康復方面效果明顯。西醫評估,中醫治療,所以中西醫並治是這次抗疫的特點。”張伯禮說。

  此次抗擊疫情對中醫藥的發展有什麼基本經驗?“在理論發展層面,我們總結了濕毒疫的特征,兼夾發病的臨床特點,同時解釋清楚了機制是什麼,特別是疫情突發的時候,如何快速評價篩選出有效藥物,同時創新中藥治療疫情的組織救治模式,包括在隔離點、方艙、重症病房怎麼實施救治,這套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張伯禮表示,中醫藥有多年的防治疫病經驗,安全有效,中醫藥可及性強,老百姓信服,依從性好,若干年后如果新的病毒又來了,沒有特效藥、疫苗,中醫藥千年的抗疫智慧依然能建奇功。

  國家級名老中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柴瑞靄在談到中醫抗疫的優勢時說,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西醫是建立在生理解剖的基礎上,研究人體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變化規律的醫學。而中醫是在長期的實踐檢驗中不斷概括、不斷完善,研究整體層次上的機體反應狀態及狀態變化規律的醫學。中西醫兩種醫學在抗疫中相互配合,發揮了各自優勢,這是中國的抗疫之路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3、加速從有機結合到完全融合

  不少專家指出,在現實中,中醫西化、以藥養醫、以西養中的現象仍舊存在﹔簡便驗廉本來是中醫優勢,卻因其廉價而受到排斥,阻礙了中西醫結合的進一步發展。中西醫結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簡單的混合到有機結合,最終到完全融合是中西醫結合發展的趨勢。

  以前我們對中醫藥“重”的不夠,是欠了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表示,中西醫並重,要有“並重”的具體體現,設立考核指標加以衡量、評價,並作為政府工作重點、給予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重點扶持、作為相關管理部門的業績考核重點。通過由表及裡梳理要點、分析原因、尋找根源、設法改進,面對現實問題、解決以前在這一問題上的欠賬。

  中醫藥人才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對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至關重要。

  “中醫藥興旺取決於能否培養出一大批遵循中醫藥基本規律和中醫藥原創思維模式,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承襲、弘揚地道中醫藥的知識理論方法技能的真正中青年中醫藥人才。”陳其廣說,要通過需求改變,也就是通過醫院改變,來改變中醫藥院校的人才培養,進而促進院校改革。

  “醫藥是應用科學,而非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的建立標准就是實踐檢驗,就是療效。”陳其廣說,要對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在中醫藥人員考核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層層加碼的錯誤認真反省,切實改進。抓好中西醫並重,在促成中醫藥、西醫藥“三平”,即平級地位、平待遇、平行運作上下功夫,改變中醫藥人才成才難的狀況。(記者 樊榮)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