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何時引領“新食尚”?

2021年01月15日09:1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公筷公勺何時引領“新食尚”?

  圍桌合餐是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家人親友圍坐在一起筷來箸往,其樂融融的背后卻也為病毒病菌提供了傳播通道。商務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其中要求餐飲服務單位要為合餐顧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但記者日前探訪發現,北京多數餐廳尤其是平價餐廳依然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市民合餐也常礙於情面不會開口要公筷,使用公筷公勺“事兒多”“顯生分”的觀念仍然存在。

  商家:多數餐廳不主動提供

  中午12時,記者走進朝陽區悠唐購物中心地下一層和五層的多家餐廳,看到幾乎沒有餐廳在桌子上按座位數量擺放公筷公勺,做到“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

  至於“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的標准,記者在悠唐購物中心一家杭幫菜餐廳內看到,服務員為一桌四人合餐的顧客上菜時,菜品旁並無公筷,其中的一大碗餛飩也沒有配備公勺。記者注意到,四位顧客在分這碗餛飩時,還特地叫服務員多拿了一隻勺子。

  餐廳服務員表示,餐廳沒有要求上菜時必須配備公筷公勺,但顧客有需要就會提供。而《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對於公筷公勺還有明確要求:“公勺公筷宜採用不同顏色、材質或突出標識等醒目的方式進行區分。”實際上,多數餐廳提供給顧客的公筷公勺,並未和餐廳其他餐具有顏色或材質上的區別。

  記者之后又探訪了國貿、中關村等多個商圈的餐廳,在頗受食客青睞的合餐型餐廳中,也很少見到餐桌上擺著公筷公勺,隻有零星幾家餐廳能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而“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隻有在一些高檔餐廳才能看到。

  顧客:礙於情面不願開口

  “您好,這是公筷公勺,請您使用。”記者在一家西貝莜面村餐廳內,看到工作人員為每位顧客主動提供公筷公勺。上菜前,廚師還會為每道菜配備公用菜夾。餐廳服務員表示,店內最近增加了筷子和勺子數量,又額外採購了公盤和公夾。記者注意到,有些菜品上桌后,員工會先用公夾分菜,引導顧客使用。

  被問到是否習慣使用公筷公勺,顧客秦先生說:“跟客戶吃飯時,要是餐廳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我會礙於情面不好意思開口要。”

  用公筷“顯生分”、用公筷“事兒多”——某些顧客還抱有類似的想法,也有不少市民因怕被誤解不會主動要求使用公筷,這種心理成了“公筷”推行路上的絆腳石。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秦先生表示:“如果餐廳能作為第三方主動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應該能對缺乏公筷意識的人產生影響,也能讓想用的人省去‘情面’上的苦惱。”

  專家:不用公筷菌落增909倍

  合餐不使用公筷公勺會增加傳染病感染風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去年7月,國家副食品質檢中心就使用公筷情況分別對菜品進行菌落檢測,結果顯示:不使用公筷,食物上的菌落最高可增加909倍。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雲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高巍表示,使用公筷不僅有利於疫情防控,也能有效防止被病毒病菌傳染。“不用公筷容易讓一些病菌在餐桌上實現傳播,比如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杆菌等。不使用公筷是一種陋習,應該改掉。”

  中國人民大學從事基層社會治理研究的潘桐博士表示:“更全面、更徹底地推行公筷公勺,是符合衛生要求和文明理念的大勢所趨。全面實施公筷公勺制度,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餐飲機構和消費者共同努力。而這三者中最核心的還是對消費者公筷意識的培養,隻有將觀念扭轉過來,公筷公勺才能成為被廣泛理解和接受的‘新食尚’。”(實習記者 鹿楊)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