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日 專家為不同人群開出運動“處方”

2020年08月11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原標題:全民健身日 專家為不同人群開出運動“處方”

  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 在第12個全民健身日之際,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共同推出2020年全民健身日系列訪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梅、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員陳曉榮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為不同人群開出運動“處方”。

  小朋友該如何運動?

  疫情發生以后,小朋友們的戶外運動時間大幅減少。王梅表示,運動對幼兒特別重要。幼兒階段是生長發育的敏感期,此時運動可以為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打基礎。

  在幼兒運動方面,王梅強調以下三點:一是每天保証戶外運動一到兩小時﹔二是以兒童興趣為主,運動過程娛樂化、游戲化﹔三是鍛煉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有助於身體成長的靈活性。

  陳曉榮補充稱,疫情和非疫情的情況下,孩子的運動應該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在家上網課期間,也不能將運動落下,要盡量合理安排游戲和玩耍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幼兒運動和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運動內容,不要把屏幕作為幼兒的主要娛樂方式。

  “小朋友看熒屏時間一天要控制在2小時之內。”王梅表示,小朋友每坐半小時或40分鐘要起來活動活動,不能盯著屏幕超過15分鐘以上。看熒屏時間過長會對整個的視覺神經系統造成損害,而且長時間處於靜態,也不利於身心發育。

  后疫情階段,幼兒戶外運動時戴不戴口罩、如何戴口罩是家長關心的重點。“小孩的運動是不能戴口罩的。如果戴口罩,可能會呼吸供氧不足。”王梅介紹,在運動量達到一定強度或者強度較大情況下,不建議小朋友戴口罩。同時,要在安全環境中運動,運動環境不僅要保証場地、路燈、車輛的安全,還要保証疫情安全,不建議小孩暴露在高危地區。

  陳曉榮強調,關於何時戴口罩,國家和地方都有專門的口罩使用指南,呼吁大家關注相關指南,界定需要戴口罩和不需要戴口罩的地方。

  兒童、青少年該如何運動?

  “兒童、青少年的運動狀況是目前我們應該關注的。”王梅表示,兒童、青少年運動風險較小,且處於身體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隻有運動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更好的生長和發育。運動健身指南要求,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而且要有二到三次的肌肉力量練習。

  運動過程中如何保証運動質量,王梅稱,兒童、青少年保証每天1小時運動時間的同時,要注意肌肉、骨骼的鍛煉,例如,強化蹦跳運動項目、抗阻力力量練習等。

  另外,在王梅看來,培養兒童、青少年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培養終身體育的觀念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運動過程中要增加運動的趣味性、增加運動的技能和技巧,在快樂運動中達到強身健體目的。

  陳曉榮則強調,當下兒童、青少年要有主動運動的意識,獲取運動機會,培養運動技能。

  老年人該如何運動?

  在王梅看來,我國老年人健身意識較強,據調查老年人在運動方式選擇上,首選跑和走,其次選擇球類運動。她表示,老年人運動可以多種多樣,例如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練單腳站、原地高抬腿,游泳、蹲馬步等。

  針對老年人身體功能特性,王梅稱,提倡平衡協調練習,在預防摔倒的同時,還能提高生活質量。老年人不能將自己歸為不需要運動的類別,運動有益健康,而老年人的健康對個人、家庭和社會而言都非常重要。

  疫情發生后,不僅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而且老年人也創新了不少運動方式。王梅稱,有些老人家中沒有啞鈴,便在瓶子裡灌滿水和沙子做力量練習。

  “老年朋友的力量練習可以因人而異,隨時隨地。”王梅舉例稱,在鍛煉腿部力量時可以靠牆蹲馬步,也可以推牆。運動強度可以慢慢增加,每個老年人都有相應的體力狀態,滿足個人身體所能承受的中高強度鍛煉。

  老年人如何判斷達到運動強度,陳曉榮表示,運動時感覺微微出汗了,就達到了一定的強度。但值得提醒的時,老人走路或運動后要注意放鬆、伸展。特別強調,老年人要將運動融入到生活中,可以借助沙發、牆等在內的可靠支撐物來完成力量鍛煉。

  上班族該如何運動?

  肩酸、腰痛、頸椎不舒服幾乎在上班族人群中成了一個普遍現象。王梅表示,辦公室人群在運動方面,也需要達到一定的量和強度。首先,要打斷靜坐,每一個小時起來動一動,久坐不利於健康。

  “即使每天都達到了運動的量,但靜坐超過幾個小時,就存在健康風險,運動抵消不了這一風險。不要保持久坐的狀態,辦公的姿態要好,要正確。”王梅說。

  王梅建議,辦公室工作人員要掌握一些科學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技巧,可以短時間緩解肌肉關節酸脹的僵硬狀態。例如,辦公室健身操,做伸展、聳肩,拉伸等。

  “如果長時間體位和姿勢保持不變,會造成局部肌肉疲勞。”陳曉榮建議,在上班期間可以定時,方便提醒打斷靜坐時間。另外,可以在上下班路上有意識的減少靜坐,增加運動。例如,乘坐公共交通時,有意識的調整站立的姿勢、體位改良等。

  如何保障運動的安全性?

  疫情發生后,宅家運動成了一種流行,但隨著后疫情階段的到來,戶外運動者又逐漸增多。“做戶外運動時要避免人群聚集,可以做一些不需要人群聚集的活動。”王梅稱,戶外運動有利於健康,但要在運動前優先保証環境安全。例如,不要在高溫環境下運動,不野泳,不提倡老年人早晨運動,因為心血管風險較高。

  在運動著裝方面,王梅表示,不建議穿不透氣的衣服,從運動減肥的角度來講,暴汗服脫去水分,沒有太多減肥效果,又大量的出汗,運動安全風險很高。此外,跑步運動時不要穿高跟鞋、皮鞋。

  在自身安全方面,王梅稱,運動講究循序漸進,不能做類似暴飲暴食的運動,這種運動存在很大風險。此外,不提倡長時間運動,運動30到45分鐘,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超過3小時免疫力就下降了。

  如何降低運動風險,避免猝死?

  近年來,運動中猝死的案例並不少見。“運動中主要意外是心血管和骨骼肌。”王梅表示,猝死主要是發生了心血管意外。

  如何避免此類意外,王梅認為,需要制定運動“處方”。首先要做體檢檢查﹔其次通過基礎的心率、骨骼、血壓,胸痛的心肌缺血症狀等問題,開展運動風險篩查﹔最后進行歸類檢查有無運動風險。一旦進入中風險和高風險的時候,要做進一步檢查和篩查。

  王梅介紹,連續高強度的運動容易造成猝死,在運動過程中如突然大汗淋漓,意識不清,血壓的急劇上升或者是心律急劇上升要及時叫停,甚至請同伴幫助叫救護車等。

  “慢性病病人生理代謝狀態與正常人不同,制定運動“處方”時要參考相關病理指標。”陳曉榮補充稱,生理狀態決定了運動能夠承擔的負荷。例如,哮喘病人不能在過於寒冷的環境中運動,高血壓患者運動時不能憋氣。

  運動過程中補充功能性飲料對運動員而言幾乎成了必需品,相對於普通人而言是否也需要補充功能性飲料?王梅表示,如果運動過程中大量出汗,可能隨著出汗電解質、鹽都會流出來了,此時需要適當地補充一些電解質或者功能飲料。如果只是中小強度運動,沒有出太多汗,補水就可以。

  疫情發生后,人們的健康意識顯著提升,王梅稱,疫情讓大家客觀地理解了運動對於健康的好處。運動不僅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甚至在生病之后也有積極作用。運動可以不得病、少得病、得病以后康復快,科學合理的運動還能夠延長壽命。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