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土扎根基层

乡村女医生12年守护3400多村民健康

2020年04月15日17:15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乡村女医生12年守护3400多村民健康

李云萍在第一时间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并登记相关信息。 记者郭兴荣摄

“人活着,就是要对别人有价值。村里缺医生,乡亲们需要我。”没有什么大道理,让李云萍在山里坚持12年的,就是这么一句朴素的话。

今年44岁的李云萍是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迤六社区的乡村医生。2008年,看到家乡医疗条件差、乡亲们看病难,在外求学的李云萍回到家乡行医,医药箱一背就是12年。多年来,她用双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坚守和责任守护着辖区3400多位村民的健康。

对家乡的深情唤起医者之心

直到现在,李云萍还清楚记得她正式到岗工作的第一年。因为要去到各个村民小组帮助儿童接种疫苗,村落又比较分散,加上当时村里交通不便,出行几乎都是靠走路。彼时,父亲成了自己最坚定的陪伴者。

早上6点左右,李云萍就起床准备入户走访。正准备出门时,父亲叫住了她:“天还黑,路远,我送你去吧!”

父女俩一直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看到有人烟的村落。把女儿送到村口后,父亲才离开。李云萍边走边给自己鼓劲打气,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防身”。“当时不知道接种疫苗的儿童是住哪,所以就挨家挨户地问,一天下来,只能接种七八人。有几次遇到好心的村民带着我去,后来熟悉了才越来越方便。”

一到疫苗接种的日子,李云萍就会提前备好水和压缩饼干,这便是她一天的伙食。为了不耽误时间,她接种完这一家,又马上去到另外一家,在鸡鸣狗吠中敲开村民的家门。

刚工作时,乡村医生的收入每个月是150元,白大褂和医药箱成了李云萍行走在山间乡野的“标配”。

以前村寨之间都是土路,山坡地带较多,一到下雨天就泥泞湿滑。有一次,稗子田村村民程国明不小心摔断了腿,他的儿子程星骑车来到卫生室想请李云萍到家里给父亲看病。当时的李云萍还怀着孕,但她没有半分犹豫,拿起医药箱就出发。“坐上摩托车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到村里的路都是弯曲小道,又刚下过雨。”李云萍紧紧地抓着车后面的椅架。

不幸的是,在通过一个转弯时摩托车还是侧滑翻倒了,幸亏程星一把挡住,她才没有摔倒在地,但被吓得不轻。两人互相确认没有受伤后,继续骑车行驶。一路上,只要车一晃动,李云萍就害怕得闭上眼睛,就这样“胆战心惊”地骑了两个小时,才来到程国明家中。李云萍打开医药箱,利索地帮程国明敷药包扎,并叮嘱说尽量不要走动,一周后她再来家中换药。

返程时,李云萍特意将医药箱挎在胸前,“感觉一只手抱住药箱,更有安全感一点。”当晚与丈夫说起此事时,李云萍才后知后觉,心想白天的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可当时一心为了看病,她并没有顾虑那么多。

尽心尽责守护乡亲身体健康

迤六社区地处偏远的山区,共有16个村民小组,距离街道办事处30余公里。辖区大多数年轻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而李云萍的名字,不管是在留守老人的口中,还是走出去打工的村民心里,都是一份平安和踏实的念想。

74岁的村民黄国珍居住在小河边村,因为患有高血压、中风等症状,严重时全身处于半瘫痪状态。李云萍将老人接到卫生室,帮老人输液治疗,悉心照看。“每顿饭我还能自己随便做一点,就是衣服难洗,手洗不动。”黄国珍的子女都在外打工,无法及时照样老人,李云萍询问了老人的生活困难后,主动将老人的衣服背到卫生室来洗,晒干后再送到家里。

在村民心里,李云萍不仅仅是乡村医生,更像是自己的亲人。每次入村随访、看诊,村民见到她都格外亲切。随行的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云萍从医以来,从来不收出诊费,遇到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村民,她还自己贴补帮病人买药。“村民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先,我最大的责任就是守护他们的健康。”李云萍说。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迤六社区位于三县区城郊接合处,外来流动人员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身为一名党员,李云萍日夜忙碌在一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褂的白色和党旗的红色,成了乡村防疫中最美的色彩。

从四川返工回来的李晓龙居住在中铁八局昆倘高速公路施工点的临时隔离房,李云萍在第一时间上门为其测量体温,并登记相关信息。居家隔离的第四天晚上,他忽然感觉自己有发热的症状。“李医生,我发烧了,你能来帮我看看吗?”接到电话的李云萍马上联系社区,及时赶到李晓龙住所,再次用额温枪和体温计帮他测量体温,最终显示是37.4度。

“得联系街道和卫健局,先送医院隔离检查。”卫健人员赶到后,将李晓龙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李云萍为工地其他隔离人员逐一测量体温,一直忙到半夜。经过检查,李晓龙是因为患有支气管扩张和普通肺炎,所以引起发热,并不是疫情感染。“之后有人问我当时怕不怕,只戴着口罩和手套就直面发热人员,我说害怕肯定有一点,可当时的情况下,我必须上!”只要有疫情发生,李云萍总是冲在最前面。

从医12年来,李云萍从未有过节假日,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在岗。只要一有村民不舒服,或者生病,她都尽职尽责全力医治,时常晚上还需要出诊。她的丈夫是一名警察,与许多“逆行”的战“疫”伉俪一样,家庭成了他们最难顾及的地方。

李云萍的儿子张家国今年上高一,因为疫情一直在家里上网课,夫妻俩工作忙,也没有时间陪伴。“我们班明天中午要网上直播测验,老师说需要家长在一旁陪同监考。但是妈妈,没关系的,你有更重要的工作,我会自觉完成考试。”面对孩子的支持和理解,李云萍心中又多了几分愧疚。

穿上白大褂,背起医药箱,12年的雪雨风霜,回到故土扎根基层,“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李云萍说。(陈燕)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