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江玉龍雪山 點亮“雲端”智慧
冬日清晨,雲南麗江玉龍雪山海拔4680米的觀景台上,流雲如輕紗般繚繞,游客們迎著山風,盡享高原秘境的純淨與震撼。
在山腳下的景區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巨幅屏幕上,客源預測、游客分布、車輛調度等關鍵數據正實時跳動。這一幕,正是玉龍雪山景區歷經數年智慧化深耕,為游客量身打造“雲端智慧體驗”的生動注腳。

游客正在玉龍雪山景區4506米觀景台打卡。人民網 王嫻攝
作為麗江旅游的核心名片,自2017年起,玉龍雪山景區便分步推進數字建設與智慧提升兩輪規劃,逐步織就了一張覆蓋“基礎設施、業務體系、數據集成、智慧平台、指揮中心、安全保障”的全鏈條智慧生態網。
景區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內的巨幅屏幕左側,GIS地理信息系統標注的游客熱力圖,能清晰呈現各景點的擁擠程度﹔右側,森林火險預警、空氣質量指數等生態數據持續刷新,時刻守護著雪山的生態安全,仿佛為玉龍雪山裝上了“智慧大腦”。

玉龍雪山冬日美景。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通過整合40余個應用系統的數據,我們實現了景區‘一網統管’。”玉龍雪山景區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值班負責人介紹,一旦景區某個區域游客密度超標,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調度人員將通過景區廣播引導游客分流,同時協調景區接駁環保車增加運力,避免擁堵。
智慧化建設不僅讓景區管理效能倍增,更把細致入微的貼心服務送到了游客心坎裡。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流程,玉龍雪山景區智慧化工程已建設40多個系統,客服熱線和線上投訴渠道的響應時間更是縮短至15分鐘內。景區還通過身份認証、數據加密等多重技術手段,保障游客個人信息安全,讓這份便捷始終與安心相伴。

玉龍雪山景區4680米觀景台。人民網 王嫻攝
不僅如此,AR實景導覽、精彩瞬間抓拍……玉龍雪山景區還通過個性化、特色化智慧旅游產品打造,解鎖了游客互動體驗的新玩法。
智慧服務之外,生態保護與智慧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玉龍雪山智慧建設的另一大亮點。通過物聯網設備,玉龍雪山景區實現了對景區內植被的實時紅外火焰探測,可借助PC端、手機短信、微信端做聲光預警,智慧化手段讓景區森林防火從“被動應對”轉向“智能預警”。

玉龍雪山景區游人如織。人民網 王嫻攝
“以前保護玉龍雪山下的森林資源靠人工巡查,效率低還容易有遺漏,現在有了這些‘電子哨兵’,我們能精准掌握每一片區域的生態狀況,實現‘科技護山’。”玉龍雪山景區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值班負責人說。
如今,數字賦能下的玉龍雪山景區,正以“數據驅動決策、系統賦能管理、智能提升服務”的新型運營生態,推動景區管理向精細化、服務向精准化、運營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玉龍雪山景區棧道上游客正欣賞雲海。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未來,這座充滿魅力的雪山將持續探索科技智慧與文旅發展的深度融合之路,讓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感受壯美風光的同時,更能享受到科技賦能下的溫暖與便捷,共同書寫智慧旅游發展的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