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彌渡:窯火映古村 旅居綻新顏
初冬午后,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紅岩鎮白崖古城村的青瓦白牆間飄著淡淡的陶土清香。張迪正小心翼翼地將最后一件陶坯放入窯內。窯門閉合,柴火燃起,熊熊烈焰將賦予泥土新的生命。而這座千年古村的旅居產業,也正如這窯中陶器一般,在探索與融合中淬煉出新的光彩。
“彌渡不僅有南詔文化的底蘊,還有開放包容的旅居環境。我感覺這種‘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覺,在其他地方是很難體會到的。”張迪說。

陶藝愛好者到工作室學習交流。楊文虹攝
張迪曾是一名上海的室內設計師。2024年底,他被白崖古城村的古朴與寧靜深深吸引,毅然留下打造了這處集創作、展示與體驗於一體的陶藝空間。如今,他的工作室已成為全國陶藝愛好者的交流驛站。此次入窯的第五批作品,從茶杯到花器,均融入了彌渡民間紋樣與現代設計語言。他說:“陶藝是時間與溫度的藝術,而白崖古城給了我沉澱的空間。 非常感謝這裡的人、這裡的土地,是他們讓我留了下來,也讓我產生了更多的創作靈感。”
近年來,紅岩鎮以“集體+企業+農戶”模式盤活閑置資產,已投入500萬元專項資金發展旅居產業。目前,白崖古城村形成的陶藝、民宿、農耕等多元業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創作者和旅居客。新近打造的7個旅居小院、27間房現已部分入住,將進一步豐富“旅居+非遺”“旅居+研學”等產業生態,讓旅居客留下來、融進來。
“我們通過長租、合作經營等方式,讓閑置農房變資產。既給旅居者提供了創作空間,也讓村民通過租金、入股分紅等實現增收。像張迪老師這樣的旅居客,已不僅是游客,更是與我們共建共享的‘新村民’。”紅岩鎮大營村黨總支副書記張艷華介紹。

陶藝愛好者進行沉浸式體驗。楊文虹攝
開窯這天工作室裡格外熱鬧,從外地專程趕來的青年陶藝家林楷易,正在和陶藝愛好者們忙碌著整理剛剛出窯的新作品。這已是他第四次來到彌渡,與張迪一同燒窯、創作。
“古城村給我的印象特別好,這裡民風淳朴,也很寧靜,能讓我們創造出更好的作品,我也會帶我的一些學生到這裡來開展研學活動。”林楷易說。
窯火不息,創作不止。從閑置農房到創意工坊,從傳統村落到旅居目的地,白崖古城村的蛻變正是彌渡縣推動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當旅居客成為“新村民”,當泥土與火焰交織出文旅融合的新故事,越來越多的陶藝愛好者正選擇留在彌渡,將個人的創作夢想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書寫自己的“詩與遠方”。(楊文虹、鞠強、周艷發)
來源:彌渡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