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他們扎根鄉土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年11月06日16:1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

5年來,雲南省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壓倒性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為激活脫貧群眾增收引擎,雲南煙草行業持續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就地就近就業。

如今的雲嶺大地,產業興旺的動能更強勁、農民增收的渠道更多元、生態宜居的底色更鮮明……連日來,人民網記者走進雲南各地鄉村,感受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

深秋,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甸陽鎮菖蒲塘村的田埂上,37歲的楊玉洪弓著腰,指尖劃過翠綠的豌豆苗,眼裡滿是藏不住的對豐收的期盼。

一年多前,楊玉洪還是省城昆明的務工者。如今,這位揣著鄉愁的年輕人,把根扎回了生他養他的土地。

“十四五”時期,在雲南,一批批年輕人像楊玉洪一樣,帶著濃濃的鄉愁與新的夢想回到農村,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振興的壯闊征程中,繪就起和美鄉村新畫卷。

有人問,年輕人回到鄉村,能干得好嗎?通過幾位年輕人的故事,看他們如何在田間地頭、村舍院落給出最生動的回答。

“父母老了,孩子不能缺了陪伴。”朴實的話裡,是最堅定的選擇。於是,楊玉洪打包行囊,告別城市的鋼筋水泥,回到菖蒲塘村。

楊玉洪在整理豌豆地。陳通德攝

楊玉洪在整理豌豆地。陳通德攝

回到村裡,土壤改良、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他從零開始學烤煙種植,每個環節都學得仔細。

烤煙生產,烘烤很關鍵。為降低烤煙烘烤成本,楊玉洪把目光投向了烤房建設。

查資料、畫圖紙、砌磚牆、裝管道,自學技術的日子裡,楊玉洪既是設計師也是施工員。“別人建要五六萬元,我自己動手省了近一半。”3萬多元建成的生物質燃料烤房,成了他的“致富利器”。

今年,楊玉洪種植的25畝烤煙毛收入13.86萬元,比去年多了3萬多元。從“會種”到“慧種”,土地給了他實打實的回報。

“不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楊玉洪的算盤打得精。烤煙採摘結束,他接茬種上青豌豆。“預計產值能有4萬多元。”他說。

標准化牛舍裡,12頭肉牛膘肥體壯。每天早晚,楊玉洪都要去添草料、清糞污。“聽著牛嚼草料的聲響,心裡踏實。”他說,按照市場價,這些牛預計能賣12萬元左右。

在楊玉洪身后,越來越多青年人循著鄉愁歸來。他們帶著新技術、新理念,在鄉土間扎根,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

在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馬王村的田埂上,無人機“嗡”地騰空而起。

操控者蘭正潤,去年剛大學畢業。這個“農二代”,如今是村裡小有名氣的無人機“飛手”。

蘭正潤操作無人機進行田間管護。受訪者供圖

蘭正潤操作無人機進行田間管護。受訪者供圖

檢查電量、搜索信號、設定路線、加注藥水,一系列操作行雲流水。無人機穿梭在姜苗綠浪中,霧狀藥水均勻洒落。“5畝地,5分鐘搞定。”蘭正潤的語氣裡滿是自豪。

這項技術,是父親蔣正偉教他的。2023年,蔣正偉刷到無人機打藥的視頻,立馬動了心。

聯系購買無人機、請教煙草技術員……這位種地“老把式”從零學起。“以前四五個人干一天的活,無人機一個多小時就完成。”嘗到甜頭的他,又添了兩台無人機和多台小型農機。

父親的手藝,成了兒子的“創業資本”。蘭正潤接過無人機遙控器,不僅管護自家田地,還幫鄉鄰提供服務。

科技的種子,在父子兩代人間接力發芽。“十四五”時期,雲南省農業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由2020年的50%提升到目前的55%。

清晨的保山市施甸縣老麥鄉黃家寨村,30歲的盛文麗揣著筆記本,踏上了入戶路。

作為黃家寨村村委會副主任,這幾年,她的腳步遍及村裡的每個角落。哪家的醫保沒繳,哪塊地的灌溉有困難,她都放在心坎裡。

2021年,從雲南師范大學畢業的盛文麗,放棄了城裡的工作機會。“我要回村裡去。”這個決定,源於一份深埋心底的感恩。

盛文麗家曾家境困難,哥哥因觸電致殘,家庭負擔沉重。上大學時,挂鉤幫扶村裡的煙草部門得知情況,送來3000元捐資助學款。“那筆錢解了燃眉之急,也讓我記住了這份情。”她說。

回到村裡,她從村委會主任助理做起。2022年5月,她當選村委會副主任。此后,她牽頭組織技能培訓,幫村民拓寬就業路﹔協調解決灌溉難題,讓庄稼喝上“舒心水”﹔關注留守兒童和老人,用溫情守護鄉村的煙火氣。

航拍黃家寨村。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航拍黃家寨村。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村裡培養了我,我要為村裡多做事。”盛文麗說。接下來,她還要和其他村干部一道,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把產業做實,把村子建美,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楊玉洪的多元經營,蘭正潤的科技種地,盛文麗的基層堅守,只是雲嶺大地上返鄉年輕人群體的縮影。​他們用無人機代替人工,用多元經營激活土地,用貼心服務溫暖民心……傳統農業在他們手中煥發新生,鄉村治理在他們參與下更加高效。

年輕人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各方的幫扶從未停歇。雲南省煙草部門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時期,雲南省煙草部門將技術指導送到田間地頭,技術員定期下鄉,手把手教農民種烤煙、防病虫害﹔資金支持精准到位,幫建水源工程、安裝路燈、修機耕路,提升硬件設施﹔捐資助學持續發力,幫助困難學生圓了求學夢,也為鄉村培養了人才。

在各方助力下,“十四五”時期,雲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達到8%,城鄉差距持續縮小。

如今,鄉村振興的路上,還有無數青年人正在歸來。他們的故事,是奮斗的故事,是青春的故事,更是新時代最動人的故事。(程浩、陳通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