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啥?” “貢菜雞肉卷!”

“中午吃啥?”
從車間出來,有人喊了一嗓子。
“貢菜雞肉卷!”
食堂裡傳來聲音。
今年9月1日,某知名快餐連鎖企業上新貢菜雞肉卷。邱賢宇從合作客戶那兒聽說這事,當天中午就讓員工開車,跑20多公裡到大理市區,花1000多塊,到那家快餐企業在雲南大理的連鎖店裡買了100個。
飯點一到,邱賢宇公司的務工人員就吃上了熱乎噴香的貢菜雞肉卷。
為啥要特意買100個貢菜雞肉卷?
邱賢宇挺驕傲:“這雞肉卷裡的貢菜,是我們公司供應的!”
車間內務工人員忙著分揀貢菜。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邱賢宇的公司叫雲南萬肴食品有限公司,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蒼山西鎮。這是家做農產品收購和初加工的企業,貢菜的收購、加工,是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
最近幾年,貢菜可是火鍋店的“頂流”。涮進紅油鍋裡,撈出來脆得嚼著帶響,好多人都愛這口。
除了涮火鍋,貢菜炒著吃、做醬菜、拌涼菜也是一絕。
大理冬春季相對干燥,好多地方適宜貢菜制干。這裡產的貢菜成色好、品質優,比較優勢明顯,發展勢頭強勁。
當地專門出台貢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提出,到今年,全州貢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50萬畝,農業產值和加工營銷產值各達50億元,綜合產值達100億元以上,把大理貢菜打造成貢菜知名品牌。
有了方案指引,漾濞縣也動了起來。縣裡引導各鄉鎮搞“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讓貢菜從地裡到市場,一步到位。2024年,當地貢菜種植面積達1.2萬余畝,平均畝產值達8000元。
邱賢宇就是看准了貢菜的前景。
2021年公司一成立,他就把貢菜收購、加工當成主要業務。每年收300噸到500噸貢菜,銷售額一年比一年高。“2023年才500多萬元,去年一下沖到1540萬元,今年才過了大半年就突破了2000萬元,預計全年能超2500萬元!”他說。
銷售額為啥能連年漲?
邱賢宇說,除了市場前景好,更重要的是他找對了“細分賽道”。
這話咋理解?
“現在貢菜產業火,貨都不夠賣。好多企業圖省事,直接出售未經修剪的貢菜。”
邱賢宇不這麼干:“客戶要3公分的切段,我們就切3公分﹔要8公分,就切8公分﹔要12公分,就切12公分”。
務工人員吃到了飽含自己心血的貢菜雞肉卷。受訪者供圖
還有些客戶要求掐頭去尾,只要中間最嫩的部分,他們也照做。“我們走的就是細分路線,客戶要啥我們就給啥。”邱賢宇說。
光細分還不夠,還得細致。
在邱賢宇的辦公桌上,擺著數十卷透明膠帶,上面粘滿了雜質。
記者指著膠帶好奇地問:“這是干啥用的?”
“農戶晒貢菜,難免混進雜質。之前工人揀出來,風一吹又飄回去,急得直跺腳。”邱賢宇笑著解釋,“后來想了招,揀出來就粘膠帶上,雜質再也跑不了了。”
這只是分揀的一道小工序。邱賢宇說:“從收菜到精選完成,要過七道關,一道都不能少。”
公司走細分賽道,需要的工人多,附近農戶在“家門口”就能干活。
記者走進加工車間,近百名工人圍著流水線轉。有的分揀菜葉,有的按刻度切段,有的打包裝箱,手裡的活沒停過,嘴裡還聊著家常,熱鬧得很。
“現在還沒到最高峰,再過陣子,每天至少100人上班。”邱賢宇說,去年,公司光給工人發工資就花了180萬元,今年肯定要突破200萬元。
因為做得細、品質有保証,客戶源源不斷。邱賢宇公司的貢菜不僅賣往全國,還出口到國外,好多客戶都是知名企業,比如開頭提到的那家連鎖快餐企業。
邱賢宇將務工人員吃貢菜雞肉卷的畫面分享到朋友圈。邱賢宇微信朋友圈截圖
“這家快餐企業是通過中間商和我們合作的。”邱賢宇說,“今年7月,中間商第一次就訂了24噸貨,一單就賣了200多萬元。這幾天又訂了一批,還是200多萬元的單子。”
所以開頭那100個雞肉卷,不只是給工人解饞。邱賢宇想讓大家第一時間嘗到,自己經手加工的貢菜,做成快餐裡的新品,是啥味道。
工人們咬著雞肉卷,嚼到貢菜的脆勁,都笑著說:“這就是咱做的貢菜!”
在漾濞縣,像雲南萬肴食品有限公司這樣,集貢菜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的企業,目前有3家。在當地,貢菜不再是農戶地裡的“普通菜”,而是成了能讓大家增收的“致富菜”,撐起了當地的大產業。
今年,是漾濞彝族自治縣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風風雨雨,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彝鄉的模樣早就變了——土坯房換成了磚瓦房,泥巴路鋪成了水泥路,農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如今的漾濞,不隻有貢菜這一個優勢產業。核桃、中藥材、特色水果……越來越多的產業冒了頭。老百姓的日子,就像泡發的貢菜,看著清爽,嚼著脆甜,越品越有滋味。
而這份“脆甜”,不是憑空來的——是地裡長出來的,是在工人手裡加工出來的,也是產業帶動起來的。
往后的漾濞,還會靠著這些“接地氣”的產業,走出更穩、更寬的致富路,讓彝鄉群眾的日子,過得比貢菜還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