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綠寶石”鏈動共富路

初秋時節,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的5.3萬畝澳洲堅果迎來豐收。漫山遍野,青翠的果實壓彎枝頭,農戶們穿梭林間,採摘、分揀、裝運,描繪出一幅生動的豐收畫卷。
晨霧尚未散盡,新廠鎮永廣村一組的艾嘎亂一家已開始在堅果林裡忙碌。兒子攀枝敲果,妻子和兒媳彎腰撿拾,小孫子們嬉笑幫忙……林間回蕩著勞動的歡笑聲。
村民們在採收堅果。刁弘智攝
“2016年我們種了20畝,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又擴種了10畝。今天採了2噸多,現在的日子像種植堅果,越來越好!”艾嘎亂擦去汗水,滿臉笑意。
艾嘎亂家的豐收場景,是西盟縣推行聯農帶農機制的縮影。永廣村一組組長岩金介紹,全村依托“村集體+農戶+合作企業+國資平台”模式,由村集體牽頭,企業提供種苗、技術並保價收購,形成從種植到銷售的服務閉環。
“公司按每公斤7.9元左右的市價統一收購,風險小、收益穩。去年村民積極性高漲,新植600畝!”岩金說,這片示范林已成為鎮裡的“樣板田”,孕育著村民的致富希望。
傍晚時分,收購點熱鬧起來。艾嘎亂家的堅果過磅稱重,2139公斤收入16898元。“在“家門口”就有好收入,比外出打工強!”他高興地說。一旁,企業技術員隨機抽檢,果仁飽滿如玉,品質贏得連連稱贊。
收堅果。刁弘智攝
這種“企業兜底收購”模式,讓農戶的汗水切實轉化為收益。目前,西盟縣採取“4321”利益聯結機制合作種植1.82萬畝,帶動農戶3909戶。
堅果的“旅程”並未止步。在一家堅果加工廠,全自動生產線高效運轉,青果脫皮、清洗、烘烤一氣呵成。廠長邵前遠指著一套新設備說:“以往隻賣鮮果,如今通過延鏈補鏈,實現剝殼、烘烤等精深加工,‘開口笑’等零食產品也將陸續推出,堅果附加值顯著提升。”
這背后是西盟縣“產業強鏈”的有力支撐:政府扶持龍頭企業建廠,推動產業從種植向加工、銷售延伸,形成閉環鏈條。邵前遠表示:“2024年公司加工產值突破2200萬元,業務輻射保山、臨滄等地。2025年加工量持續增長,預計產值將達2500萬元,帶動更多地區增收。”
航拍堅果林地。刁弘智攝
從堅果地裡的竹竿聲聲,到全縣5.3萬畝的產業蓬勃,西盟堅果產業正拔節生長。聯農機制筑牢了增收根基,產業鏈升級擦亮了“綠寶石”品牌。佤山大地,產業興旺的種子已生根發芽,結出共同富裕的甘甜果實。(刁弘智、歐南罕、吳元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