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雲南南華:點“綠”成“金” 藥香富農

2025年09月24日09:32 |
小字號

秋日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馬街鎮后山村中藥材示范種植基地內,高大的華山鬆與櫟樹遮天蔽日,林下田壟間,黃精展葉吐翠,石斛繞樹攀生,紫色的龍膽草花隨風搖曳,滿是笑意的藥農穿梭其間,正忙著採收成熟的中藥材,好一派豐收景色。

后山村藥農李成貴正在藥田管護,他介紹:“龍膽草的生長周期是3年,我家種植了30余畝,去年成熟,賣了5萬多元,收了以后又種上了新的種苗,預計2027年8月份成熟。”

林下龍膽草。馬街鎮政府供圖

林下龍膽草。馬街鎮政府供圖

早在2018年,后山村的黨員干部便帶頭在華山鬆林下套種龍膽草200畝,並於2021年成熟採收,實現產值20余萬元。在村黨總支的示范帶動下,村裡大部分群眾都跟著種植龍膽草,目前種植規模已達1400余畝,總產值在200余萬元左右。

作為南華縣較為偏遠的山區鄉鎮,馬街鎮與大中山自然保護區相連,林地1.19萬畝,森林覆蓋率85.81%,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林地資源和立體多樣的氣候環境,為種植多類型中藥材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條件。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馬街鎮邀請省、州中藥材種植專業技術人才及南華本土中藥材種植企業到馬街考察劃片,從種植源頭、生產加工、品牌打造到市場分析給予強有力的技術指導。截至目前,馬街鎮已發展龍膽草、黃精、重樓、紅花等中藥材種植10113畝,中藥材產值達955萬元。

馬街林下中藥材種植只是南華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縮影。2024年全縣林下中藥材種植規模突破3.1萬畝,這抹林下的“中藥香”,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為當地藥農繪就了廣闊的致富前景。(楊霞、楊亞楠)

來源:南華縣委宣傳部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