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村歌嘹亮:在自己土地上“種出”自己的文化

2025年08月27日08:1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村歌嘹亮:在自己土地上“種出”自己的文化

近一個月來,“伊金霍洛”“村歌嘹亮”在多個網絡平台頻頻亮相。朱時茂、劉勁、周迅、張凱麗、朱迅、周筆暢等紛紛出鏡,為同一個活動打call。這就是在鄂爾多斯舉辦的強基工程——“村歌嘹亮”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48支代表隊1000余人參加展演,歡快的、質朴的、高亢的、婉轉的歌聲響徹草原,各地鄉風民俗在歌聲中呈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在旋律中流淌。

當前,新大眾文藝活力奔涌,普通勞動者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深度參與文藝創造與傳播,開辟了新時代語境下文藝人民性的實踐場域,形成了一批活力滿滿、新意盎然的成果。同時,新大眾文藝為現有文藝版圖調整提供了新的契機和途徑。“村歌嘹亮”的核心訴求是為老百姓搭建舞台。在這幅徐徐展開的藝術長卷中,歌舞表演《勞動號子》通過各行各業勞動號子的藝術化呈現,刻畫了新時代勞動者的豪邁風採﹔《村嫂攝影隊》講述農村婦女用相機記錄家鄉變遷的動人故事﹔《快樂村排》把新時代農牧民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節目既各有特色又共有底色,它們都源於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都飽含普通勞動者的真摯心聲。它們和“村歌嘹亮”主題活動中孕育、孵化和展現的文藝活動一起,共同構成新大眾文藝的絢爛綻放。而經由“村歌嘹亮”深化拓展的文藝志願服務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創文化”,由“傳精神”而“強基層”的成功模式,為引導推動新大眾文藝進一步繁榮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村歌嘹亮”凸顯了文藝人民性的本質要求,拓寬了黨的創新理論的轉化路徑。人民生活是文藝永不枯竭的來源,人民滿意是文藝永不放棄的標准。緊扣“人民”二字,文藝創作生產傳播接受便有了貫穿始終的紅線,這也是新大眾文藝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2024年啟動以來,“村歌嘹亮”活動已覆蓋全國所有省級區域,創作推出“村歌”7000余首。這些村歌取材於鄉村生活中的身邊人身邊事,題材多樣,風格各異,有振興奮進曲,也有鄉愁詠嘆調,但都從群眾具體生活感受出發,融入鄉村歷史文化和脫貧振興實踐。同時,這些村歌作品在曲調上最大化借鑒使用民謠、山歌等地方音樂元素,有的如嘮家常,有的似訴鄉愁,既親切又鮮活,真正實現了百姓心聲和時代贊歌的融合統一。這些村歌及其演唱者經過層層選拔,在全國展演的舞台上閃亮登場,不僅是一次音樂藝術技法的交流,更是一次大眾創造活力的交匯。在這裡,文藝的人民性找到了切實的落點,新大眾文藝的發展獲得了堅實的支點。

“村歌嘹亮”拉近了普通勞動者和專業創作者的距離,提供了群眾文化表達的廣闊舞台。作為以文藝志願服務為依托的活動,“村歌嘹亮”主題活動廣泛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扎根基層,開展藝術點評和專業輔導。兩年來,全國共有1萬余名文藝志願者參與其中,為1000余支隊伍提供了專業服務。在“村歌嘹亮”搭建的文化空間中,專業藝術家和基層文藝愛好者雙向奔赴,那些千錘百煉的技法與來自火熱生活的創意無縫對接,那些身懷藝術天賦的群眾得到專業點撥,他們充沛的生命力、感受力、創造力被激活並以藝術的方式盡情釋放,又以清新質朴的審美為專業的藝術創作輸送不可或缺的滋養。在這裡,名家大腕的光環熔鑄為“文藝志願者”的光榮身份,“草根素人”的才華匯聚成“我是主角”的自信歌唱,專業和大眾的壁壘最大限度消除,專業創作和大眾創造互相賦能,共同托舉起文化發展的光明前景。

“村歌嘹亮”釋放了群眾的藝術能量,創新了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的打開方式。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展開,文化文藝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來。文藝賦能千行百業,關鍵在於凸顯群眾在文藝活動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提升他們文藝生活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點燃他們的創新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活力。“村歌嘹亮”主題活動堅持讓群眾唱主角,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和群眾一起在自己的土地上“種出”自己的文化,並在更廣闊的平台上推動文化交流。實踐充分証明,村民寫村歌、學村歌、唱村歌的過程,既是藝術能量釋放的過程,也是振興力量凝聚的過程。村歌在各級平台唱、演、賽的過程,既是演唱者文化認同感榮譽感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其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不斷強化的過程。同時,以村歌為紐帶,鄉村文化的諸多內容得到聯動展示。比如,《烏審走馬》以“馬中芭蕾”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而在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現場,除了歌舞表演,還有各省優秀民間文藝作品、非遺及文創成果的展示。“村歌+”提供了沉浸式文化消費新場景。可以說,每一首優秀村歌,都提供了一把打開文化寶庫之門的鑰匙,這個寶庫裡蘊藏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深厚根基。在這個意義上,每一首村歌的傳唱,每一次“村歌嘹亮”活動,不僅是對向上向善文明鄉風的有效塑造,也是對鄉村振興力量的大力撬動。

“村歌嘹亮”塑造了文藝生態新格局,彰顯了文聯組織“兩個優勢”的實際效能。文聯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紐帶,承擔著用文藝服務群眾的神聖使命,肩負著激發群眾文化創造力的重要職能,在健康的文藝生態營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大眾文藝的蓬勃興起,使文藝題材內容更加豐富、類型樣態更加多樣、審美垂類更加細分,也對大眾審美素養提升、文藝內容優選推介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文聯提供了新的工作增長點。作為文聯系統打造的文藝志願服務新品牌,“村歌嘹亮”借助文聯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兩年來共發動600余個各級文聯和文藝家協會參與其中,聯動中央和省市級媒體平台以及各類新媒體平台廣泛推廣,並通過結對幫扶、培訓交流、惠民演出等方式,保証村歌創演賽評各環節的正確導向和質量標准,不僅為文藝生態注入新風正氣,也開辟了文聯組織凝聚文藝隊伍、融入中心工作的新途徑。 (作者:胡一峰,系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