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科技賦能 雲南西盟甘蔗產業“振翅高飛”

2025年08月22日10:1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雨季來臨,充沛的雨水和陽光滋潤著雲南省西盟縣勐卡鎮馬散村連片的甘蔗基地。在這片1200余畝的綠色田野上,多架植保無人機正低空掠過蔗梢,實施精准施藥,標志著傳統甘蔗種植正迎來技術革新。

“每架次飛行5至7分鐘,可完成8至10畝作業,飛行高度控制在3至4米,既能有效保護蔗苗,又能均勻施藥。”飛手尼新壺一邊操控無人機一邊介紹。從他黝黑而自信的臉龐上,可以看出科技為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變化。

植保無人機正低空掠過翠綠的蔗梢,細密的霧狀藥劑均勻洒落。刁弘智攝

植保無人機正低空掠過翠綠的蔗梢,細密的霧狀藥劑均勻洒落。刁弘智攝

作為西盟縣最大的連片甘蔗種植區,馬散村甘蔗基地從年初的機耕機種到如今的無人機飛防,已實現全程機械化管護。這場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正從馬散村延伸至阿佤山區的更多蔗田,推動當地甘蔗產業從“靠天吃飯”向“知天而作”的歷史性轉變。

“過去20個人一天最多耕種20畝地,現在兩台甘蔗種植機幾天就能完成1200畝!”種植大戶徐御街站在地頭,望著高過自己的甘蔗欣慰地說。今年,他的基地全面推行機耕機種和無人機飛防,預計畝產比人工管理提高兩成以上。

在勐卡鎮莫美村,村民岩鬆撥開蔗葉,指著莖節處說:“以前人工打藥又累效果又差,現在無人機10多分鐘就完成10畝地,病虫害明顯減少。”更讓他滿意的是,糖廠提供每畝10元飛防補貼,農戶實際每畝隻需支付35.06元。

西盟縣農科局經濟作物站站長趙波介紹,2020年至2024年,西盟縣累計投入4320余萬元推廣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覆蓋率達100%,並積極構建“種—管—收”全程機械化閉環,有效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45公裡外的西盟某糖業公司正加緊推進產能升級改造。該公司副總經理張邦耀表示,新項目將於12月底投產,日處理甘蔗能力從2000噸提升至7000噸,年入榨量預計突破80萬噸。

西盟縣勐卡鎮馬散村1200余畝的連片甘蔗基地。刁弘智攝

西盟縣勐卡鎮馬散村1200余畝的連片甘蔗基地。刁弘智攝

產能提升的背后是原料質量的大幅提高。該糖企農務科管理員魏路華算了一筆賬:無人機飛防使病虫害發生率降低5%,2024年首次推廣即覆蓋9601畝,入榨量同比增加11萬噸。

科技賦能最終體現在農民增收上。2024/2025榨季,西盟縣甘蔗入榨量達35.82萬噸,實現農業產值8944.1萬元,工業產值1.63億元,帶動6099戶農戶戶均增收1.47萬元。

夕陽西下,馬散村的蔗田在余暉中泛起金光,無人機掠過田野留下淡淡藥霧。從田間的“科技翅膀”到工廠的“智能引擎”,西盟縣正用科技為傳統農業注入新動能,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書寫著更加動人的“甜蜜故事”。(刁弘智、吳元皓)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