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遇見“大理范兒” | 因材施藝 雕木成金

人民網記者 符皓
2025年08月09日08:5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雕得金龍騰空舞,鏤出金雞報五更,刻成白鳥枝頭唱,花開引蜜蜂……”這是流傳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的民歌,唱詞生動描述了劍川木雕的精湛技藝。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劍川木雕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分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主要指建造房屋的木架結構部分﹔“小木作”則主要指房屋建筑裝修裝飾與木制家什部分。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劍川木雕匠人走南闖北,將劍川木雕技藝帶向全國各地,就連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庄裡,都有劍川木雕匠人的杰作。2011年,劍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傳統的劍川木雕制作,用料十分考究,對有瑕疵的木料直接棄之不用。隨著時代發展,劍川木雕也在傳承中不斷革新,產品不斷多元,從單純地服務於建筑及裝飾,向生活器具、兒童玩具、擺件和藝術品等方向拓展。產品變化,用料也更加包容。一些材質有瑕疵、形陋貌拙的木料,經過精心雕琢,也能變為一件精美的器具和藝術品。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對此,劍川新生代木雕匠人施順華有過形象的描述:“每一塊木料都是獨一無二的,材質和生長環境不同,造型和紋路肌理也自然會有差異。雕刻就像育人。要根據木料的特點,因材施藝,讓每一塊木料都能呈現它的光彩。”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目前,劍川木雕產品種類多達270多種,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塊朴實無華的木料,經過木雕匠人精心雕琢,價值瞬間翻倍。在劍川,當地民眾流傳著“一兩木屑一兩銀”的說法,劍川木雕的價值可見一斑。

AI眼裡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AI下的劍川木雕,栩栩如生在這一刻具象化。

如今,木雕產業也成為劍川縣的特色產業。鄉村振興過程中,劍川縣立足優勢資源不斷做強木雕產業,推動“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化。截至2024年底,全縣木雕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實現年產值5.5億元以上,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0%以上。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