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匯市場展現較強韌性和活力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2025年以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和跨境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表現好於市場預期。在7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圍繞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進行了詳解。
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保持活躍
今年上半年,涉外收支規模穩步增加,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計7.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幣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達53%。上半年,銀行結匯和售匯規模合計2.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規模為歷史同期次高。“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繼續保持活躍。”李斌表示。
上半年,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1273億美元,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淨流入態勢,其中,二季度淨流入環比增長46%。分項目看,上半年貨物貿易項下淨流入保持高位,外資總體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債券,服務貿易、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平穩有序。
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上半年,銀行結售匯逆差253億美元,其中,1月結售匯為逆差,2至4月趨向基本平衡,5月和6月結售匯轉為順差,企業、個人等主體的交易行為總體理性有序。上半年,衡量結匯意願的外匯收入結匯率為60%,同比保持穩定﹔衡量購匯意願的外匯支出售匯率為65%,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外匯市場交易活躍。上半年,境內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量總計達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2%。外匯儲備規模穩定。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3174億美元,較2024年末增加了1151億美元。上半年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匯率折算和資產估值變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外匯市場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沖擊風險,運行總體平穩。”李斌表示,國家外匯局將持續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來華各類投資總體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外部沖擊,我國外匯市場頂住壓力,運行平穩,表現出較強韌性。
李斌分析,外匯市場韌性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9%,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7.15至7.35之間雙向浮動,既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也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其次,外匯市場預期保持平穩。從遠期、期權等外匯市場指標來看,當前市場對人民幣沒有明顯升值或者貶值的單邊預期。市場交易理性有序,人民幣走弱時,企業主體逢高結匯增多﹔人民幣走強時,企業逢低購匯增多,總體上看,沒有追漲殺跌等非理性交易行為。
再次,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今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穩中有增,總體處於合理均衡水平。來華各類投資總體向好。1至5月份,股權性質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311億美元,同比增長16%﹔來華証券投資淨流入約330億美元,逆轉了去年下半年淨流出態勢。對外投資有序推進。1至5月份,股權性質的對外直接投資519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對外証券投資保持活躍。
“我們持續優化外匯政策供給,深化外匯領域的改革和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同時,也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的違法違規活動,切實維護良好的外匯交易秩序。”李斌說。
跨境貿易和投資融資便利性不斷提升
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不斷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持續加強高質量外匯政策供給,促進外貿和外資穩健發展,全面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融資便利性。
我國持續擴大貿易便利化政策覆蓋面,將更多“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納入便利化政策范疇。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辦理相關便利化業務達7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11%。積極支持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的發展,鼓勵更多銀行和支付機構轉變傳統貿易審核方式,通過科技賦能,批量自動審核電子訂單,為中小微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外匯資金結算服務。上半年,全國辦理上述相關業務達5.1億筆。
通過推進跨境投資和融資便利化,外商來華投資便利性顯著提升。2024年末,我國在19地試點取消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登記,惠及600多家企業,有效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今年3月,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地區進一步擴大到天津、湖北、新疆、廈門等16個省市,並允許跨國公司在銀行直接辦理部分資本項目變更業務,據反饋,可以縮短約50%的業務辦理時間。
通過外匯展業改革,外匯部門把銀行識別客戶、審核資料、監測風險等業務“前置”,支持銀行對優質的一類客戶實行憑企業指令即可辦理外匯業務,改變了以往需逐筆審核單証的辦理方式,業務辦理平均時間縮短50%以上,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並減輕了銀行事中審核壓力。今年以來,為客戶憑指令即可辦理跨境收支業務超過2000億美元。(本報記者 溫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