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昆明市82所中小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

擴容“家門口”的健身圈

2025年07月15日08:2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市民在學校開放的體育場地鍛煉。

  盛夏七月,昆明市82所中小學體育場地向社會敞開大門,其中新增的42所學校在7月13日開放首日便迎來市民健身熱潮。跑道上躍動的身影、籃球場上的擊球聲、足球場上的吶喊聲,共同構成“家門口健身”的火熱場景。這場覆蓋全市的體育資源開放行動,正是昆明市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進全民健身的務實舉措。

  自2024年率先在全省試點39所中小學體育場地假期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昆明市教育體育局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創新模式,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域的公共體育服務網絡。“學校體育場地開放不是簡單的‘開門迎客’,而是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關鍵抓手。”昆明市教育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盤活存量資源、擴大增量供給,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躍升至3.05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社區(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100%,有效緩解了公共體育設施供需矛盾,助力全民健身戰略在春城落地落細。

  政策破局:從頂層設計到全民共享的資源破題行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長。近期發布的《2024年昆明市常住人口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達868.7萬人。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等之間的矛盾客觀存在,難以滿足老百姓對體育消費多元化、多層次、多形態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口居住密度較大的主城區。學校體育場地作為重要的公共體育資源,向社會開放能夠有效增加體育場地供給,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健身選擇,讓廣大群眾共享體育發展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24年昆明市首批39所中小學校的體育場地試點向社會免費開放,僅2024年暑假期間預約人數就達1.3萬人次,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今年,昆明市開放學校增至82所,將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市具備條件的學校積極開放,基本形成政府、部門、學校和社會力量相互銜接的開放工作推進機制,為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提供經驗,切實提高市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為保障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工作的順利開展,昆明市教育體育局印發工作方案,遴選開放學校,召開推進工作會議,保障開放工作有序進行,並組織相關人員對學校體育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維護,確保場地及器材的安全性,為市民營造良好的健身環境。同時,各學校還安排專人負責現場管理,引導市民文明健身,共同維護校園秩序。

  聚焦健身體驗,昆明市教育體育局明確學校體育場地開放時間主要安排在工作日課余時間、節假日和寒暑假,在寒暑假期間和節假日每天開放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2小時,工作日開放時間原則上不少於兩小時。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擴大開放范圍和時間。

  試點深化:從39所到82所的惠民之路

  盤龍區聯盟小學是今年新增的開放學校。家住金尚俊園的林奕宇特別喜歡體育鍛煉,得知聯盟小學開放的消息后,一大早便和家人來到聯盟小學鍛煉身體。“聯盟小學沒開放之前就去附近的高校、體育館等鍛煉,距離在3公裡左右,今年聯盟小學開放實在是太好了,在小區旁就能享受到這麼便民的體育設施。”

  市民的呼聲和需求是昆明市推進體育場地從試點走向深化的動能。在2024年試點開放的基礎上,昆明市教育體育局對全市學校體育場地進行進一步的全面摸底調查,根據學校體育場地的規模、設施條件、安全狀況等因素,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在具備開放條件、市民居住相對集中且周邊公共體育設施不足的區域,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對社會開放,並指導試點學校按“一校一策”擬定各類方案、預案,確保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平穩有序。

  “在開放之前,學校已經對所有的體育場地和設施進行了全面檢查,並對教學區域和運動區域進行了隔離。學校每天都有安保人員、保潔人員和值班教師,做好校園安保和服務工作。”聯盟小學體育教師王飛介紹,“聯盟小學處於居民小區集中地帶,周邊居民早已是校園體育的‘場外觀賽者’,現在他們可以親臨其間,進一步感受學校的運動氛圍。不管是進來散步還是打球,都是全民健身從理念到實踐的重要一步。”

  此次開放的82所中小學,涵蓋了昆明市各縣(市、區)的學校,開放場地主要包括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室外體育設施。主城區人口密集、城鎮化程度高、居民健身需求旺盛,在昆明新增的開放學校中,主城區佔比超過70%。

  為了高效智慧管理,昆明市運用現代智慧化平台管理開放工作,將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工作納入“昆明體育”數字平台統一管理,完善體育電子地圖、體育場地管理等功能,開發網上預約、保險自助購買、流量統計等服務,指導試點學校做好體育場地設施安全檢查,門禁系統、人臉識別系統接入預約平台等工作,實現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線上預約服務全覆蓋。

  生態共建:場地共享鏈接健康春城新圖景

  晨曦中的呈貢區師大附屬七彩雲南小學足球場上,跑步者的腳步與孩童的歡笑交織成曲﹔夕陽下的五華區蓮華小學籃球架旁,居民切磋球技的身影躍動不息。隨著昆明市82所中小學體育場地全面向社會開放,曾經閑置的校園體育資源正化作市民觸手可及的“健康加油站”,一幅“15分鐘健身圈”的活力畫卷在春城徐徐展開。

  體育場地開放擴大了“15分鐘健身圈”的半徑,也為密切學校與社會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利於資源的深度融合和學校體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五華區蓮華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德潤校區執行校長姜海蓉表示,體育場地的開放在便捷周邊居民就近健身的同時,也為大家了解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打開了一個窗口,拉近了學校和群眾的距離。

  “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增進了學校與周邊社區的交流與互動。許多市民在使用學校體育場地的過程中,對學校的環境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安全保衛中心主任范全禮介紹,同時,學校也借此機會向市民展示了良好的校園風貌,營造了和諧的校園周邊環境,促進了校園與社區的融合發展。“從市民反饋來看,大家對學校開放體育場地的舉措紛紛點贊,認為這是一項真正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希望學校能夠長期堅持開放,周邊其他學校在看到我校開放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后,也紛紛表示將積極籌備體育場地開放工作,共同推動昆明市全民健身氛圍的進一步提升。”

  在盤龍區聯盟小學校長文紹華看來,體育場地開放是學校開放辦學的一個體現,能讓更多的人通過走進學校開展體育活動,進一步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辦學理念,是家校協同育人的一個亮點舉措。下一步將和社區協同,以籃球、足球等項目自助為試點,進一步豐富開放內容,讓大家有更多的運動選擇。

  從39所到82所,從試點探索到生態共建,昆明市以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為支點,撬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昆明市教育體育局將持續優化開放機制,讓更多校園加入共享網絡,續寫健康中國的昆明新篇。當運動成為春城最生動的日常,當校園與社區在汗水中深度交融,一座城市的健康脈動,正以開放之姿,躍動出更強勁的時代旋律。(王瓊梅 王莉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