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人享受海洋旅游的樂趣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會議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其中提到“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海洋大國,擁有1.8萬公裡的大陸海岸線,1.4萬多公裡島嶼岸線,海島數量達11000多個,擁有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自然資源部最新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其中海洋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海洋旅游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6135億元,比上年增長9.2%﹔沿海地區海洋旅游消費活力迸發,廣東、山東、江蘇等地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一項項扎實的數據說明,不僅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旅游是海洋服務業的重要方面,具有環境污染少、拉動就業強、產業延伸鏈條長、附加值高等特點,是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場域。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大海的向往越來越轉化為一場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催動各類海洋旅游消費新場景、新項目加速發展。與此同時,交通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人們的出行成本,縮短了人們與海洋的時間距離,得以讓更多的人享受海洋旅游的樂趣。海洋旅游的蓬勃發展,更好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感。
我國有著悠久的海洋開發、利用和保護歷史,也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和思想資源。發展海洋旅游,需深度挖掘海洋文化資源,以此助力提升海洋旅游吸引力。推動涉海文博場館開發和利用,開展集海洋旅游、海洋意識提升及海洋安全、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深度體驗,更好發揮其展示、教育、研究功能。通過政策支持等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洋主題公園建設,深度開發商業海洋旅游資源,豐富海洋旅游場景,提升海洋旅游吸引力。還可結合當地海洋故事、傳說等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海洋文旅專線。如結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歷史,開發打造鄭和郵輪旅游路線,使游客親身體驗鄭和大航海之旅。或結合海洋神話傳說開發海洋歌舞類大型實景演出節目,帶給游客更有沖擊力的視聽體驗。
海洋旅游不僅指傳統的海上觀日出日落,以及游泳、潛水、沖浪、釣魚、賽艇等活動,郵輪經濟熱度攀升,正日益成為游客的心動之選。有數據顯示,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郵輪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國目前已進入發展窗口期。隨著中國自主建造的“愛達·魔都號”投入運營,乘坐郵輪體驗海上和異國風情越來越便利。2024年,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接待國際郵輪達204艘。今年一季度,我國國際郵輪運送旅客達32.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67.8%。眼下,暑期來臨,郵輪經濟消費潛力將得到更充分釋放。
當前,我國已邁入大眾化旅游新階段,發展海洋旅游需順應個性化、差異化、分眾化等趨勢,針對不同游客群體、不同季節和時間段,可以開發不同旅游產品。針對寒暑假等學生、教師群體,不妨多開發一些更具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刺激性強的海洋旅游項目,滿足其愛好冒險、追求新奇的消費需求。比如,位於天津的國家海洋博物館推出公益講解、探秘集章、游覽打卡等多彩活動,讓博物館之旅“有知”也“有趣”,同時專門針對孩子們推出古生物化石修復、夜宿博物館等研學活動,備受歡迎。老年群體的潛在需求也不容忽視。老年人時間靈活,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而且注重個人健康保養,濱海養生度假等旅游路線或產品相信會有不小的市場。總之,豐富產品供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質量,海洋文旅前景廣闊,活力無限。(張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