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化障礙是什麼、怎麼預防(服務窗)

近日,四川樂山一小伙感覺身體不適獨自乘出租車前往醫院就診,途中開啟“超強自救”模式:聯系媽媽告知情況、打110報警求助、打120告知醫院准備急救。小伙5分鐘時間裡的“超強自救”,引發網友關注。
記者了解到,乘客是因焦慮引起的軀體化障礙狀態,出現胸悶、四肢麻木等症狀,目前已恢復正常。
焦慮為什麼會讓人身體不適?出現類似情況,應如何處理?記者採訪了樂山市人民醫院心身醫學科心理治療師劉瑤穎。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睡眠不足、慢性壓力等會降低人體應激閾值,使人對軀體的感覺更敏感。”劉瑤穎介紹,軀體化障礙患者通常會出現心悸、胸悶、手抖、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可能伴有強烈的恐懼感,甚至產生瀕死體驗。
如果長期處於焦慮引起的軀體化障礙狀態,患者會反復出現頭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腸紊亂、肢體疼痛、睡眠問題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最初隻關注身體症狀,意識不到情緒問題,這正是軀體化障礙狀態的特點之一。
出現焦慮引起的軀體化障礙狀態,如何正確處理?
劉瑤穎認為,保持冷靜十分關鍵。首先要立刻停止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和正在進行的活動,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休息。嘗試緩慢腹式呼吸,按照吸氣4秒、屏息2秒、呼氣6秒的節奏進行,這種方法能有效平復自主神經系統的過度反應。還可以通過“5—4—3—2—1”感官訓練(立刻開始觀察周圍5個物體、觸摸4種物品、聆聽3種聲音、辨別2種氣味、感受1種味道)來轉移注意力,緩解個人對軀體症狀的過度關注。
“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支持,告訴自己這些不適感雖然難受,但不會造成實際傷害。”劉瑤穎表示,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就診時要詳細描述症狀、持續時間、誘發因素和既往發作情況。如果症狀反復出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預防焦慮引起的軀體化障礙狀態需從多方面入手。劉瑤穎建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調節,減少咖啡因等的攝入。這些物質會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焦慮閾值,使人更容易進入焦慮狀態。睡眠方面,盡量規律作息,每天保証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保持規律的有氧運動,能有效增強前額葉皮層對杏仁核的調控功能,增強對情緒的控制能力。還可以學習一些放鬆技巧,如正念冥想、漸進式肌肉放鬆等,每天練習15分鐘。
“大家要培養對自身感覺的正確認知,不要過度關注或解讀每一個細微的身體變化。”劉瑤穎說,保持良好社交關系、適當表達情緒與壓力,有助於預防焦慮引起的軀體化障礙狀態。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軀體不適,而醫學檢查又沒有發現明顯問題,建議及時到心身醫學科、心理科就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