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昭通鎮雄:守護一河清水出雲南

2025年07月02日10:4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發源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赤水源鎮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為扛起源頭保護責任,筑牢生態屏障,赤水源鎮通過組建“銀發先鋒隊”、抓生態修復等措施,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晨霧尚未散去,76歲的赤水源鎮離退休人員黨支部書記常呂共便已佝僂著脊背,沿著蜿蜒的河岸線緩緩移動,仔細地將遺棄的廢紙、塑料瓶等垃圾拾入編織袋。33年來,無論風雨寒暑,常呂共始終堅守在河道保護一線,從未缺席。

銀發先鋒們和群眾一起巡河。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銀發先鋒”和群眾一起巡河。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意扔垃圾﹔你拍二我拍二,不許捕撈小魚兒﹔你拍三我拍三,共同保護綠水青山。”退休教師王先文腰挂“小蜜蜂”擴音器走在前面,輕快的童謠聲隨風飄蕩。這首自編的《環保拍手兒歌》,伴著他每日巡邏的腳步,為守護赤水河的清泓注入別樣生機。

“以前,爛衣裳、塑料袋什麼都往河裡丟,臭氣熏天。現在大伙兒都有了保護意識,河道可比以前干淨多了。”村民馬朝英感慨萬千。如今,一支由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組成的“銀發先鋒隊”已發展到43人。他們憑借良好的群眾基礎和較高的威望,積極開展勸導工作,制止亂排亂丟行為,並宣講相關法律法規,成為當地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

青山如黛、綠河碧波的赤水河源頭一角。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赤水河源頭一角,青山如黛。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微光成炬,在“銀發先鋒”的影響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護河隊伍,大家通過共同商議,把“保護赤水河”寫入了村規民約,一旦觸碰將被拉入“黑名單”。

為平衡生態與發展,當地還號召村民們在沿岸空閑地、石礫地上種植方竹。如今,方竹林如綠色長城扎根河岸,既涵養水源守護赤水河清澈,又化作村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寶”。2024年,銀廠村產筍240余噸,經濟收入200余萬元。

竹影婆娑,水韻悠悠,一幅生態與發展共生的壯美畫卷,正在赤水河源頭徐徐鋪展。(曾智慧、劉勁鬆、王坤)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