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城市風華錄》:展示每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2025年07月02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城市風華錄》:展示每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如果說一座城市的氣質來自歲月的沉澱與時代的塑形,那麼《城市風華錄》便是一幅在影像中徐徐鋪展的中國城市精神圖譜。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節目《城市風華錄》,以“一城一格”為創作理念,通過沉浸式探訪、多維敘事和互動表達,聚焦蘇州、寧波、福州等代表性城市,在古今交織中呈現中國城市的發展脈絡。

《城市風華錄》跳出傳統文化節目的慣常敘事框架,在表現形式上實現了有溫度的轉向。作品不是簡單的“風光介紹”或“歷史盤點”,而是通過“風華團”嘉賓的實地探訪與沉浸體驗,將城市還原為可感、可觸、可參與的生活場域。在寧波篇中,從“最美上學路”的步道設計到“席地而坐”的城市理念,從風雨連廊的遮蔽細節到市民垃圾分類的主動參與,節目設計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城市治理理念在生活肌理中的自然生長。節目用民生故事將“文明城市”這一概念具象化,強調城市不只是空間,更是生活的共同體、情感的連接體與文明的承載體。

當鏡頭延展至歷史維度,《城市風華錄》更展現出其“以史觀今”的文化視野。在對“城之所來”的追溯中,節目試圖在回望過往中梳理出文明的連續性與當代城市發展的內在邏輯。寧波篇以“海定波寧”為核心線索,架起了從井頭山遺址的史前海洋文明,到天一閣藏書文化,再到寧波舟山港的產業躍遷的時間結構﹔蘇州篇以“水”入題,串聯起山塘河、古典園林、老年大學等場景,展現這座城市傳統意境與現代活力的並行共生。節目不拘泥於物質空間的描摹,而是以歷史文脈為基底,書寫出城市文明在代際更替中的精神傳承。

《城市風華錄》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將“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落實到感官層面。在福州,綿延的福道林蔭不斷、景觀不斷、設施不斷,串聯起城市公園、居住區、辦公區、商業區等,讓居民沉浸式體驗龐大完備的公共空間網絡。從城市規劃到文化展演,從公共空間到民眾日常,從手工藝再造到數字經濟展示,節目始終將“人民的城市”與人民的需求放在一起考量。這種生活流敘事和沉浸式互動交織,讓節目在展示城市現代化成果的同時,喚起觀眾對“我與城市的關系”的深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創作者還精准拿捏語言節奏與視覺敘事,在“紀實”與“美學”之間找到了平衡。它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文化傳承與現實觀照自然銜接。陶瓷技藝出現在市井小攤,評彈之音回蕩在街心公園,龍舟徜徉於城市內河。頻繁出現的非遺元素,自然融入市民、嘉賓與空間的互動中,成為流動的生活底色。

《城市風華錄》並不試圖為城市下定義,而是努力找到並呈現每一座城市的“精氣神”,比如蘇州的園林雅韻、寧波的港通天下等。這檔節目用真實而深邃的視角講述中國城市的故事,為城市敘事注入了文化自覺與情感溫度。 (作者:許明,系山東女子學院傳媒學院講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