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力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這個夏天,世界各國政要、企業家齊聚夏季達沃斯論壇,大家期待在全球動蕩對世界經濟構成威脅的背景下,由科技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新增長活力。
——————————
34歲的宇樹科技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與59歲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雲杰並肩坐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會場上,一個科技“新貴”,一個家電“巨頭”掌門,這個情景恰是眼下中國創新版圖的寫照——新生代層出不窮,傳統實業轉型升級腳步不停。新與舊交融、創新與產業融合,一股源源不斷的創新力推動著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持續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與活力。
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貢獻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4%,主要指標持續向好,國際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的預期。這個夏天,世界各國政要、企業家齊聚夏季達沃斯論壇,大家期待在全球動蕩對世界經濟構成威脅的背景下,由科技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新增長活力。
中國AI生態系統正加速崛起
這不是王興興第一次在重要場合與老一輩企業家同排就座了。今年年初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90后王興興與任正非、王傳福、劉永好、虞仁榮、雷軍等企業家代表先后發言,成為現場發言的最年輕的企業家。
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王興興透露,宇樹的年度營收已經超過10億元,員工從2016年的1個人到現在1000多人的規模。他認為,之所以能取得爆發式增長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促成的結果,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高增長、中國的營商環境以及人才優勢,缺一不可。
在他看來,技術進步和產品性能提升是公司成長的核心驅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促使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新興技術行業必須保持持續進步,否則將被市場淘汰。”
這家企業的快速躍升,也是中國整體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縮影。中國高鐵以3.8萬公裡運營裡程領跑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連續10年全球第一,今年以來,以DeepSeek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象級創新持續涌現,讓中國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備受全球矚目。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道格拉斯·狄龍政府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表示,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在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ChatGPT問世后,公眾普遍默認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據統治地位,然而隨后中國團隊推出了成本更低的DeepSeek,“我們應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全球范圍內的技術發展態勢。”
“目前中國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AI將如何重塑商業模式。”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認為,人工智能的最大價值在於智能的規模化。他分析了中國在AI革命中具備領跑潛力的幾個關鍵要素,包括中國的高校培養了大量AI人才,過去這些年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商等領域的積累為AI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中國在5G、計算基礎設施、數據應用等方面也具備優勢,中國政府推動“東數西算”等布局,為AI提供了強大支撐。
“中國科技生態具備快速迭代和制造優勢,是創新創業的沃土。”Deep Principle(深度原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賈皓鈞表示,未來5年行業走向將取決於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與否,可能帶來根本性變革。
南加州大學古爾德法學院法學教授張湖月認為,中國AI生態系統正加速崛起,其優勢在於注重實際應用、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而非僅追求前沿模型的突破。她談到中國在AI領域的優勢:一是強大的制造能力,能快速生產支持AI的硬件,推動機器人等實際應用落地﹔二是龐大的消費市場,有助於產品迅速普及,從而收集大量真實世界數據,形成良性循環。
創新鏈與產業鏈正在深度融合
中國市場持續擴容,確實為國際經濟創造了增長空間: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近50萬億元消費規模、超50萬億元投資和超20萬億元技術市場,且正邁向高收入國家,消費升級需求旺盛,既有傳統消費領域,也有智能終端、文化娛樂等新興業態。很多與會者都談到,中國正推動消費專項行動,作為制造大國和超大市場,將為各國企業帶來廣闊增量市場。
談到AI,來自家電“巨無霸”海爾集團的周雲杰用一句話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和笑聲,他說:“在智慧家電領域,我們比DeepSeek還要deep(深),比OpenAI還要open(指開源、開放)。”
這是中國傳統企業擁抱AI時代的典型代表。周雲杰認為,AI在技術之外,更是企業組織思維的轉變,推動企業快速響應市場,用AI技術為用戶創造更好的生活體驗。同時,AI應用也應嵌入企業核心流程,如決策支持、數據優化等,推動產業生態與中小企業合作。“未來所有行業將被AI重塑,企業需與AI合作,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周雲杰說。
海爾集團正在通過組織變革和智能終端、工業大模型等應用,推動智慧家電和家庭機器人發展。“未來家電將融入更多智能化服務。”周雲杰說。
坐在一旁的王興興表示,非常期待與海爾等大型集團公司合作,並已經在推進一些商業場景的探索。
在會場上,31歲的天津正標津達線纜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斌一直思考著人工智能如何成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他執掌著一家年產值百億元的大型電纜集團,近5年裡,他領銜的團隊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重塑了企業管理生產和運營模式,帶領這個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他在論壇上與多位前輩企業家交流心得,分享行業發展的痛點。黑湖科技創始人的一句話令他印象深刻:行業的未來不在於炫酷的技術,而在於能否解決工業現場的實際問題。
中國企業的強大創新力已經受到世界的關注。世索科首席執行官兼執行委員會主席凱依嵐表示,當今時代,不確定性已成為唯一的確定性。作為全球化工產業的重要樞紐,中國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國商飛等企業迅速崛起,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當前,中國在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領域已實現全球最低成本。中國政府在積極推動產能擴大與技術升級,其在創新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覷。
“中國企業正從‘世界工廠’向具有全球視野的跨國公司轉型,越來越多企業以負責任的形象和務實的策略積極融入海外市場。”麥肯錫公司大中華區主席倪以理談到,中國經濟經歷了深刻變化,正在成為世界創新中心。他觀察到,盡管許多跨國公司希望分散風險、增強韌性,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在許多領域仍舊佔比超過80%,這也體現出當今世界經濟的高度互聯與相互依存。
與此同時,中國創新具有開放性,願與世界分享技術成果,支持國際聯合研發,通過開放合作推動各國創新發展。
年輕一代值得期待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近一段時間來,中國的創新突破集中涌現的現象時,王興興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90后、00后等年輕一代的成長。他們誕生於互聯網時代,從小就有全球視野,有機會了解全世界最前沿、最有影響的科技,加之整個社會給了年輕人更大的舞台去展示和表現自己。
“現在新的AI技術日新月異,年輕人能做出來一些新東西的概率大大增加,這不同於一些傳統行業。”王興興認為,AI領域的新技術大多是最近5年出現的,最長不超過10年的時間。在一些新興行業,很多年輕人在學校裡接觸和學習的就是最前沿的東西,這使得年輕人某種程度上有了更多的機會,“新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就會比以前容易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關注了創新精神代際傳遞的話題,首次邀請來自全球的青年創新者走入校園,與中國的大學生和中學生座談交流。
在天津市第四中學,來自德國、馬達加斯加、印尼等國的青年領袖和創業者被一群中國高中生圍住,他們用流暢的英語暢聊數字技術、科技、人工智能等話題,中國青少年的熱情、好奇心以及思辨力讓國際嘉賓印象深刻。
面對全球議題,中國青少年展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思考深度和獨到見解,提問犀利、觀點新穎,贏得了在場國際嘉賓的陣陣掌聲。
“他們聊科技與人文、傳統文化,甚至聊到了AI倫理。”在馬達加斯加從事數字技術研究的Mirado對中國學生的表現感到驚喜,“他們對美好的事物保持好奇,渴望與國際朋友合作交流,還自豪地向我們介紹中國文化。”
他用自己中學時代的經歷來勉勵這些中國少年,“找到你們熱愛的事,保持韌性,堅持到底。”
這次特別的對話,讓高二學生劉藝周感受到夏季達沃斯論壇吹來的創新之風,她意識到,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更要培養全球化視野和跨學科思維,“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並為之努力奮斗﹔同時也要關注社會問題,用自己的知識和行動去創造價值、貢獻力量。”(記者 胡春艷 見習記者 趙麗梅 盧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