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米諾斯文明何以魅力長存(文化隻眼)

薄海昆
2025年07月01日07: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米諾斯文明何以魅力長存(文化隻眼)

  “代達羅斯:希臘克裡特島的神話”展覽現場。

  故宮博物院供圖

  克裡特島位於連接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不僅孕育了璀璨的愛琴海米諾斯文明,更為希臘古典文明刻上基因烙印。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的“代達羅斯:希臘克裡特島的神話”展覽,匯聚了來自希臘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的172件(套)珍貴文物,以神話和考古對照的手法,闡釋了大約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間米諾斯文明的發展脈絡及文化特質。

  米諾斯的文化遺產,凝聚著古希臘愛琴文明的精髓。理解並汲取愛琴文明的價值,對身處變革時代的我們具有借鑒意義。

  米諾斯人是青銅時代的技術先驅。展覽中展示的高質量青銅器和雙面石模具,証明他們早在5000年前就點燃了冶金技術的星火,並將鑄造工藝推向高峰,廣泛應用於鑿、斧、鑽、鋸、劍、矛等產品制造。這反映了古希臘先民充分認識到先進技術的力量,將其視為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不斷追求工藝精進與應用突破。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銳意創新的精神和對技術價值的尊重,依然是我們應對挑戰、持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品質。

  資源匱乏的克裡特島,迫使米諾斯人“向海圖存”。他們不畏艱險,揚帆遠航,構建起發達的海洋貿易網絡,進口金屬、寶石等原材料,出口陶器和黃金珠寶首飾等,深度融入東地中海經濟圈。這種面向海洋的開拓勇氣、構建廣大商業網絡的智慧以及對資源流動的深刻理解,為日后古希臘大規模海外拓展和商業繁榮提供了源動力。米諾斯人的遠航壯舉啟示我們,在當今緊密相連的世界經濟體系中,勇於探索未知、積極開展合作、促進互惠交往,是推動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米諾斯文明絕非孤芳自賞,而是與其他文明互動交流,其精美的彩陶、首飾、石器、印章在造型、紋飾和技藝方面,都體現了地中海文明乃至遠方其他文明的印記。與中國夏朝同時期的卡馬雷斯風格陶器薄如蛋殼,源於巴比倫的造粒技術讓黃金飾品更加精致。克裡特工匠展現出非凡智慧,在頻繁的航海中主動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元素,將其融入本土實踐,催生出燦爛成果。這深刻體現了古希臘文明的兼容並包與本土化創新能力。不論古代還是現代,秉持開放胸懷、推進交流互鑒、汲取多元文化,都是一個文明走向強大並保持活力的必由之路。

  相對富足的經濟生活和開放自由的環境,造就了米諾斯建筑、雕塑、繪畫藝術的高峰。米諾斯人用藝術表現自然的生機、宗教的虔敬、宮廷的優雅,尤其善於刻畫人體矯健形態,流露出對生命力與形體美的崇敬。對美的自覺追求、將藝術融入生活以及早期人文主義的萌芽,為后世希臘古典藝術的輝煌奠定了基石。文明的昌盛不僅在於物質和技術的發達,更在於精神和審美的高度。這也提醒我們,在物產豐饒的今天,重視藝術教育、培養人文精神、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提升社會福祉和生活品質的關鍵。

  米諾斯文明盡管因自然災害和外敵入侵而衰亡,其核心基因卻深深植入隨后興起的古希臘文明血脈之中,綻放出照耀人類歷史的理性與藝術之光。“代達羅斯:希臘克裡特島的神話”展覽突破跨文化障礙,深度挖掘文物蘊含的當代價值,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展現給廣大觀眾,是博物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的成功實踐。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