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百蛙之王”安家昭通永善

2025年06月30日14:27 |
小字號

清澈見底的養殖池中,山泉水潺潺流動,成群的蝌蚪與幼蛙在池底悠然棲息。只要人一靠近,它們便敏捷地四散驚竄,濺起陣陣水花。工作人員穿梭池間精准投喂——蝌蚪享用著稀飯、南瓜,幼蛙爭食黃粉虫,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養殖圖景在昭通市永善縣青勝鄉民勝村水星壩徐徐展開。

青山環抱的民勝村-2025年6月26日攝

青山環抱的民勝村。

石蛙又名棘胸蛙,被譽為“百蛙之王”,以其極高的食用、藥用價值備受市場青睞,卻也因對水質與環境的嚴苛要求而難覓棲息之地。青勝鄉民勝村水星壩青山環繞,水質純淨無污染,是石蛙生態養殖的理想之地。在永善縣招商引資政策的吸引下,永善縣某生態養殖公司的養殖基地落地於此,讓“百蛙之王”在這片生態沃土安了家。

“自去年10月份開工以來,已建設蝌蚪池300余個、幼蛙池35個,投入20萬尾蛙苗、幼蛙2萬余尾。”永善縣某生態養殖基地主管魏廷國介紹。

石蛙養殖基地借勢地形,百余個養殖池整齊排列,引入純天然山泉水實現全天候流動活水養殖,水溫嚴格控制在16度—20度,為石蛙養殖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養殖池精細劃分了從蝌蚪到變態成蛙的全生長周期,打造了覆蓋各個生長階段的循環蛙池。

工人正在給幼蛙喂食--2025年6月26日攝

工人正在給幼蛙喂食。

面對石蛙養殖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基地內部配套建設的黃粉虫車間,是支撐整個養殖鏈條的“能量站”。車間內,多層木架上整齊擺放著藍色大盆,實現黃粉虫的自繁自養,源源不僅保障了石蛙食料的高蛋白供給,更從源頭上保障了飼料品質安全

“石蛙除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以外,蛙皮、蛙油還是較好的護膚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目前市場價格均價為180元一斤。我們有專門的銷售渠道,不會存在產品滯銷。”魏廷國說。

當地採用“公司+示范戶+群眾”的聯動模式,積極吸納本地群眾在基地務工,還精心培育首批8戶示范戶,提供從場地建設、蛙苗供應、技術培訓到產品回收全鏈條的“零負擔”幫扶。

成群的蝌蚪和幼蛙-2025年6月26日攝

成群的蝌蚪和幼蛙。

“黃粉虫車間由公司帶人負責設計、買材料,還幫我們安裝好,我們隻需要負責養殖就行,后期還會為我們提供蛙苗和養殖技術。”示范戶張波說,“希望成為示范戶之后,也可以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進行發展,我們對這個石蛙產業的發展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從山澗活水到自繁虫餌,從企業主導到示范戶帶動,一條融合生態保護、技術創新與聯農富農的產業鏈條在永善的山間溪畔日漸清晰。永善縣以生態為媒、引資為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一條生態養殖富民新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楊亞莉、田雨 文/圖)

來源:永善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