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小果子”撬動雲南西盟大產業

2025年06月28日08:5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立足優越氣候條件和高標准農田資源,聚焦“小而精”“小而特”發展路徑,大力發展百香果、牛油果、熱情果、燈籠果等特色產業。當地各族群眾通過參與產業發展、就近務工等方式實現持續增收,一幅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岩羅和他的百香果種植園。奚川江攝

岩羅和他的百香果種植園。奚川江攝

試點先行穩民心,效益顯現增信心

仲夏時節,西盟縣翁嘎科鎮百香果示范園裡,藤蔓蔥郁,圓潤飽滿的果實挂滿枝頭,空氣中果香四溢。村民們穿梭其間,熟練地進行採摘、分揀、裝箱作業。

“我家百香果5月就開始上市,目前已收入七千多元。”翁嘎科鎮龍坎村一位村民欣喜地介紹。

依托自然資源稟賦,翁嘎科鎮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積極引導農戶參與百香果種植。然而,產業起步並非一帆風順。“起初群眾顧慮多,怕種不好、賣不動。”翁嘎科鎮黨委書記沈兆增說。

沈兆增介紹,為打消疑慮,鎮黨委採取“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策略,組織25戶農戶試種67.2畝,實現平均畝產1.5噸、總收入50.4萬元的良好開局。同時,動員企業建立300畝標准化示范園,讓群眾“學有榜樣、行有標准”。

“試種2畝就收入1.5萬元,效益遠超傳統作物,今年我擴種到了5畝。”首批種植戶岩雙戶的經歷印証了產業潛力。目前,翁嘎科鎮百香果種植面積達1300余畝,畝產約4000斤,畝均產值5000至10000元。

村民在採摘燈籠果。黃鳳攝

村民在採摘燈籠果。黃鳳攝

企業帶動保銷路,多元增收促安心

在西盟縣勐梭鎮勐梭村,燈籠果產業正成為群眾增收新渠道。“去年種了3畝,畝利潤近萬元。今年擴種到20多畝。有企業包收購,我們很安心。”勐梭村大寨一組村民岩萬說。

勐梭鎮通過“企業+農戶”模式盤活土地資源:部分由農戶自種,大部分由企業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企業負責統一技術、收購和銷售,農戶則可通過土地流轉金、參與田間管理、採摘務工及銷售自種果實等多渠道獲益,實現“一地多收”。

“企業保底回收,我們種得放心!”翁嘎科鎮英候村村民岩說種植了16畝百香果,眼下已進入收獲期。為暢通銷路、降低風險,翁嘎科鎮積極引進企業,以“企業帶動、農戶跟進”模式發展百香果、牛油果等產業,既保障了種植戶收益,又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種好自家3畝百香果,還能在基地務工分揀打包,兩份收入兼顧家庭,很滿意。”龍坎村村民葉來道出了“家門口就業”的便利。

岩羅在百香果園裡忙碌。奚川江攝

岩羅在百香果園裡忙碌。奚川江攝

科技服務強支撐,精准指導更省心

“以前沒種過百香果,全靠公司專家指導,問題迎刃而解,省心又增收。”翁嘎科鎮龍坎村村民岩坎去年試種6畝百香果收入4萬元,今年信心倍增擴種至12畝。

產業發展,科技賦能是關鍵。翁嘎科鎮組建專業技術指導隊,邀請企業技術員深入田間,圍繞選種、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環節開展實地培訓,及時解答技術難題,全面提升農戶種植管理水平。

同時,合作企業也嚴格履行合同,提供優質種苗,並建立覆蓋全鎮五個行政村的標准化百香果技術交流群,實現農技專家“24小時在線答疑”,確保問題“即時問、馬上答”。

“我們全程提供種苗、技術、農資服務,滿足農戶需求。”合作企業負責人李建偉表示。

翁嘎科鎮的百香果、勐梭鎮的燈籠果,正是西盟縣發展“小而精”特色農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縣因地制宜,強化政策引導,培育致富帶頭人,加強科技支撐,成功發展起百香果、牛油果、燈籠果等一批特色果蔬產業。如今,這些產業陸續進入豐產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艾嘎)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