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村房短住”開辟避暑旅居新賽道

盛夏時節,來自江蘇、新疆、重慶、四川等省份的100多名避暑旅居游客直奔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竹園鎮迆勒、瑪依咱、糯木等村寨,以“新村民”的身份享受鄉村慢生活。
“截至當前,全鎮已經累計盤活閑置房屋120棟,改造出旅居客房500間,通過‘村房短住’的探索實踐,開辟了一條避暑旅居新賽道。”富源縣竹園鎮黨委書記趙超林信心滿滿,“通過線上線下引流,半個月內就可實現飽和入住。”
竹園鎮生態宜居,鄰裡和睦、鄉村和民族特色豐富。但因轄區內就業崗位有限,導致每年上萬名青壯年勞動人口跨區域外出務工,導致村落空心、房屋閑置、土地撂荒等系列問題。如何盤活鄉村閑置資源?破解鄉村發展困局。今年以來,富源縣竹園鎮黨委政府明確將“村房短住”發展模式作為破解鄉村旅居困局的關鍵突破口。
發展要突圍,思想先破局。為統一全鎮鎮村干部思想,今年年初,竹園鎮就精心組織鎮村干部到具有“旅居雲南第一村”的曲靖市馬龍區土瓜沖及沾益區紅瓦房等深入學習。
“村房短住”作為區別於城市民宿與傳統休閑康養的新型模式,具備少投入、輕資產、易復制、性價比高的特性,既能激活鄉村旅游,帶動增收﹔又能有效盤活農村閑置用房,促進資源利用最大化。
在組織全鎮鎮村干部全程學習后,竹園鎮一邊深入探索研究,一邊全力推進落地見效。
在探索研究方面,竹園鎮推行“一戶一策”,探索出“合作社托管+平台改造”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托管農戶閑置房屋,平台負責改造升級,按照40%給參與農戶分成。另一種是以“農戶自改+平台分成”模式,鼓勵農戶自主改造房屋,平台協助進行客源引流,按照70%給參與農戶分成。
在推進落地見效工作上,竹園鎮以“線上+線下”方式推進,線上層面,通過網絡平台,12名鎮級、14名村級年輕黨員干部化身“鄉村主播”,通過鏡頭展示竹園鎮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開展線上宣傳引流。線下層面,鎮黨委成立“村房短住”工作專班,在瑪依咱村設立“新村民”服務站,統籌推進房源整合,建立游客接送、入住登記、衛生保潔、設施維護等“一條龍”運營管理體系。
全程參與學習后的瑪依咱村村民何禮奎,當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自家9間閑置房精心改造后,打造成“一院一品”特色樣板房。如今,每間房每個月以600元出租,且早已爆單。在他的示范帶動下,當地12名村民跟進效仿。
“這裡山美水美,空氣新鮮,我們來了就不想走。”“村民很淳朴,服務很周到,在這裡生活每天心情都很舒暢。”“這裡氣候宜人、環境舒適,我要當這裡的推薦官。”前來旅居的重慶游客王先生夫婦、湖北游客何女士夫婦在竹園鎮瑪依咱村“安營扎寨”后,如今,他們白天逛鄉間集市、買土特產品,晚上到當地老鄉家串門拉家常。
“竹園鎮將緊緊抓住‘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全面盤活鄉村農房沉睡資源,構建可游、可居、可養、可享的生態圈,讓‘始於山水、歸於煙火’更加有形有感。”趙超林介紹,通過“村房短住”避暑旅居產業,同時帶動餐飲、零售等業態同步發展,讓昔日寂靜的“空心村”人氣越來越旺。(博達、黃志艷)
來源: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