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文山廣南石斛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滇東南的群峰翠谷間,千年古寨文山州廣南縣六郎城村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這個因宋代名將楊文廣屯兵而得名的村落,如今依托“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實現華麗轉身。2025年以來,景區接待游客突破3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200萬元。在這片“仙草秘境”的振興畫卷上,中國建設銀行文山分行以金融之筆描繪出產融結合的精彩篇章。
“六郎城”全景。廣南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金融活水澆灌產業“新芽”
走進六郎城村的林下種植區,萬米石斛觀光長廊間,工人們正採用“石頭附著種、樹上綁著種、籃子吊著種”等創新模式培育鐵皮石斛。這種兼具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珍稀藥材,在中國建設銀行文山分行的金融支持下,在當地實現了從傳統種植向現代產業的跨越。
“沒有中國建設銀行的貸款,就沒有今天的產業規模。”凌埡種植合作社創始人周藝暢回憶,2014年合作社初創期遭遇資金瓶頸時,中國建設銀行100萬元小微快貸猶如及時雨,此后,中國建設銀行每年都給予合作社資金支持,至今已累計為凌埡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超3000萬元貸款。如今,這裡已成為滇東南規模最大的石斛種植集群,幫助建成420畝組培基地和1219畝林下種植區。1150戶群眾參與石斛種植,580余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戶均收入超過2萬元。
產融結合延伸產業鏈條
在金融賦能的催化作用下,六郎城的石斛產業實現全鏈條升級。中國建設銀行文山分行通過牽線雲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助力開發出石斛啤酒、養生品、美妝品等6大系列50余種深加工產品,推動產業附加值大幅提升,年銷售收入突破1500萬元。
“中國建設銀行的支持為文旅融合注入‘強心劑’。”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累計為石斛產業鏈上下游及六郎城文旅相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超8000萬元,通過持續金融支持,六郎城建成集“仙草秘境”觀光區、森林星空屋、石斛膳食體驗館於一體的康養旅游綜合體。
隨著“康養+旅居”模式的成熟,六郎城村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村民張雲林將自家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同時在種植基地務工,年收入較五年前增長6倍。“在家門口就能掙三份錢:民宿租金、務工工資和合作社分紅。”張雲林笑著說。
站在古城遠眺,石斛枝葉舒展新綠,精品民宿的燈火與星空交相輝映。中國建設銀行文山分行將持續深化“金融+產業+生態”服務模式,助力打造全國石斛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讓千年古寨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新的生機。(高治鈞、李鑫)
來源:中國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