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獨龍江鄉災后全面恢復正常供電 

科技賦能送光明 “孤島”燈亮暖民心

本報記者 張 馳
2025年06月12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恢復通電,心裡安穩不少,前些天太難熬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最北端的迪政當村,村民陳永華環顧明亮的堂屋,長舒一口氣。

  6月10日17時39分,隨著迪政當村的變壓器成功合上,獨龍江鄉災后全部恢復正常通電。

  5月31日至6月1日,獨龍江鄉遭遇持續強降雨。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致使獨龍江鄉35千伏獨龍江變電站停運,4回20千伏線路全部中斷,87個用電台區、2040戶家庭全部停電。通信、道路中斷,獨龍江鄉成為“孤島”。

  陳永華說,斷電那幾天,最難熬的是跟外界斷了聯系:“晚上只能燒火塘,手機沒信號,也充不了電,心裡很害怕。”

  6月1日的南方電網公司應急會商會上,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長達134公裡的4條主干供電線路“傷痕累累”,140處設備受損點散布於懸崖深谷﹔通往獨龍江鄉的多處道路被泥石流徹底吞噬,大型機械與物資寸步難行﹔持續暴雨天氣,塌方隨時隨地可能發生……

  “再難也要上,必須盡早恢復通電!”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果斷下達“重裝重兵”馳援指令。雲南電網公司迅速成立搶險前后方指揮部,派遣工作組立即前往獨龍江鄉,與怒江供電局構建“前方搶險+后方指揮”雙線體系,黨員干部奮力沖在搶險救援一線。

  斷路絕境前,科技賦能解難題。6月3日,一架80公斤級重載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精准操控下,成功跨過湍急的洪流和泥石流堆積體,飛越800米斷路點,將一台小型發電機安全投送至對岸。重型無人機穿梭於怒江峽谷上空,將電杆、電纜線、發電機、應急燈、食品等超過17噸重的關鍵物資精准送達多個村落,為搶修復電打下重要基礎。

  風雨飄搖中,黨建引領通“心路”。在無人機無法直接抵達或需要精確布點的復雜區域,雲南電網公司怒江貢山供電局副總經理、獨龍江供電所老所長和善聰帶著黨員突擊隊,身背70多斤重的發電機和搶修工具,在齊膝深的泥漿和隨時可能塌方的陡坡上艱難跋涉,3天輾轉65公裡摸清災情。

  “雨大,山路又陡又滑,說不害怕不可能,但身為黨員就不能往后退。”和善聰說,早點把電送到鄉親們家中,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在獨龍江鄉孔當村肖旺當村小組,當搶修隊員肩扛手提的小型發電機在村口成功啟動,村民丙利軍拉著隊員的手哽咽不已:“發洪水的第二天電就來了,燈亮起來,我們心裡也踏實了。”

  在陡峭的峽谷間,搶修隊員的作業面周邊泥濘不堪,且點多面廣。雲南電網公司從全省緊急抽調55名經驗豐富的配網安全監督骨干,嵌入各支搶修隊伍,實現班組“同進同出”,“安全第一”成為守護搶修工作的底色。

  6月4日,獨龍江鄉的廣場上,一頂頂印有“黨旗飄揚映初心”的帳篷支起來,成為當地群眾在連日風雨中的溫暖港灣。

  “公司前線指揮部協調122輛四驅應急車及帳篷、睡袋、防潮墊等物資,設立‘供電所食堂+移動餐車’,可以為700人提供食宿保障。”怒江供電局黨委書記姜虹雲介紹,17支黨員突擊隊、2支黨員服務隊將黨組織建在搶險鏈、服務鏈上,快速搶修復電、進村入戶排查隱患,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獨龍江供電所黨員服務隊獨龍族隊員馬春香連日來跟鄉鎮工作人員共同入戶,排查電路安全隱患,普及安全用電知識,說話間嗓音已沙啞。

  “我走了7個村小組,問需不需要應急燈、家裡食物夠不夠。我們把安慰送到家裡,讓鄉親們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馬春香說。

  “南方電網搶險隊伍能成為最早一批依靠徒步、無人機等方式突破險阻進入核心災區開展專業救援的外部力量之一,就是靠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力量。”姜虹雲介紹,截至目前,南方電網公司已累計投入635名專業搶修人員,調配397台發電機、16台載重無人機、77台輕型無人機,連續開展災情勘察和復電搶修保供電工作,持續保障獨龍江鄉用電需求。經過連續奮戰,南方電網公司以最大工作面、用最短時間恢復獨龍江鄉正常供電。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