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雲南鎮雄縣盤活閑置資源幫助群眾就業

小山村裡辦起“大工廠”

2025年06月12日09:31 |
小字號

“村裡就有‘大工廠’,在這裡每月輕鬆能掙2000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娃娃,比外出打工強多了。”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潑機鎮張基屯村村民余燕高興地說。

余燕口中的“大工廠”,是鎮雄縣盤活利用農村空閑民房、校舍、廢棄廠房等閑置資源,建成的生產車間或加工工坊。

地處烏蒙山腹地、赤水河源頭的鎮雄縣,地理條件惡劣,山區佔比高達98.8%。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農村民房、校舍、廠房不同程度地出現閑置現象,成為沉睡資源。

自“家門口務工車間”試點工作啟動以來,鎮雄縣將盤活閑置資源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全縣共建成就業幫扶車間44個、創業工坊1327個,回引返鄉創業就業5.92萬人。

潑機鎮利用農村空閑房屋建成彩色水晶生產線,讓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潑機鎮利用農村空閑房屋建成彩色水晶生產線,讓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鎮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五德鎮山水澗織布車間實行車間培訓、家裡上班,400余戶群眾將織布機搬回家裡,昔日“家裡蹲”如今變為“上班族”。在潑機鎮務工車間的水晶生產線,附近群眾把晶珠、索線等材料背回家組穿成帘后,公司再上門回收,盤活70戶共5000余平方米的空閑民房……值得一提的是,鎮雄縣還結合農村剩余勞動力中有輕度殘疾、弱勞力半勞力或家庭原因無法外出等實際,探索出“車間+工坊”模式,由1個車間帶動“N”個家庭工坊生產,將農村空閑房屋變為家庭作坊,讓留守老人、陪讀婦女、輕度殘疾等群眾家中即可上班,突破了山村資源閑置與企業廠房緊張的瓶頸,解決了群眾外出掙錢與居家顧家的矛盾,實現“為群眾送廠下鄉、送崗上門”的目標。

為確保工廠“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鎮雄縣還通過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護航。搭建“園區+工坊”平台,建成4個產業園區,帶動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建成車間工坊。創新“貼息+獎補”政策,通過發放穩崗補貼、物流補貼及實施“633”創業貸款扶持等政策,解決資金困難、降低運營成本、培育產業工人。健全“監測+幫扶”機制,實現在家有就業意願的勞動力,從監測、培訓、推送崗位到就業等環節的閉環管理。(劉勁鬆、武俊梅)

來源:鎮雄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