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少年版《紅樓夢》的一點思考

少年版 《紅樓夢》
苗懷明 改編
江蘇鳳凰
少年兒童出版社
改琦繪林黛玉
《紅樓夢賦圖冊》怡紅院開夜宴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紅樓夢》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是一部需要用一生來閱讀的經典名著,讀者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所得的收獲也各有不同。對廣大少年朋友來說,《紅樓夢》對他們有著特別的意義,因而,閱讀的角度和方法也應與成年讀者有所不同。
少年為何可讀《紅樓夢》?
不少家長對孩子通讀《紅樓夢》心存一些顧慮,擔心書中涉及的曖昧情節、隱晦情感描寫等內容,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然而,教育主管部門早已將《紅樓夢》列為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指定書目,成為每位高中生的必讀經典。其實,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部經典正是少年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養分。作為研究者,我認為少年讀紅樓不僅可行,更是大有裨益,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面世兩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紅樓夢》能成為經典名著,是一代又一代讀者共同選擇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選擇,其中就包括廣大少年讀者。少年處在成長階段,無論從文學欣賞的角度還是教育培養的角度,都需要從經典名著中獲取滋養,《紅樓夢》無疑是非常適合的選擇。事實上,不少著名作家和學者自少年時期便開始閱讀《紅樓夢》等經典名著,這些作品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比如巴金、茹志鵑、李准等作家,均在少年時期開始閱讀《紅樓夢》,並深受其影響。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僅列入《紅樓夢》一部作品,並非意味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經典無須整本書閱讀。這是無奈之舉,因為中學語文教學課時有限,師生時間、精力也有限,故而僅能選取一部文學作品作為范例。通過精讀《紅樓夢》,同學們既能積累閱讀經驗、提升文學素養,又能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之后再去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其他經典,就能事半功倍。
其二,《紅樓夢》是一部青春小說,青春是全書的核心話題之一。全書圍繞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一群少男少女展開故事,他們是作者濃墨重彩描寫的主要人物。對少年讀者來說,《紅樓夢》所寫賈寶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處境和心態是人性中共有的,因而能超越時空。他們與書中的男女主人公屬同齡人,無論是黛玉葬花時的敏感多愁,還是寶玉反抗禮教時的叛逆倔強,都能讓少年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些關於成長的永恆命題,不僅不會過時,反而能幫助孩子理解人性,學會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畢竟,讀懂了紅樓夢中人的故事,也就讀懂了人生。
少年能從《紅樓夢》中讀到什麼?
對廣大少年朋友來說,中學時代正是吸收知識、塑造正確人生觀的黃金時期。他們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就《紅樓夢》這部經典名作而言,帶給他們的,遠不止故事本身,更是知識、文學與人生的全方位滋養。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知識層面。曹雪芹所寫前八十回,故事時間長度為十五年,雖然並不算長,但這十五年是賈府從盛到衰的重要環節。作者用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這十五年間賈府諸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無論是整個家族的除夕祭宗祠、元宵開家宴,少男少女們的海棠詩社、冬日聯詩,還是個人的日常起居、喜怒哀樂,無不精心描繪,內容涵蓋禮法、習俗、節慶、園林、飲食、詩詞等諸多文化層面。《紅樓夢》以生動寫實的筆觸,展現了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正是絕佳的學習讀本。從繁復考究的禮儀規制,到精巧雅致的園林藝術,再到精妙絕倫的詩詞歌賦,《紅樓夢》裡的每個場景都是傳統文化的“百科圖鑒”。因此在專門的中文教材出現前,《紅樓夢》就已成為外國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寶藏指南”,其文化含金量可見一斑。
二是文學層面。《紅樓夢》不僅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更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紅學研究更是長盛不衰。《紅樓夢》耐得住推敲,可以逐字逐句閱讀欣賞,借助曹雪芹的生花妙筆,能充分領略作品的文學之美、才情之美、語言之美。盡管《紅樓夢》最后沒有寫完,原著隻存前八十回,還留下一些正在修改的痕跡。但就現存的部分而言,仍是一部光彩奪目的文學精品,有著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魯迅所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書中的人物塑造、情節設計、語言藝術都極具創新性。對於需要提高寫作水平的少年朋友來說,《紅樓夢》無疑是可資學習的范本,其中許多寫作技巧富於獨創,非常巧妙。以經典的黛玉葬花為例,這個令讀者難忘、畫家著迷的場景,書中並未大肆鋪陳動作細節,僅以寥寥數筆勾勒。曹雪芹巧妙借用《葬花吟》的詩詞意境,調動讀者的文學積累與想象,讓落花飄零、紅顏薄命的淒美畫面在字裡行間自然浮現。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手法,將文學創作的含蓄之美發揮到極致,值得反復品味學習。再如中學語文課本裡劉姥姥吃鴿子蛋的片段,曹雪芹的寫法堪稱一絕!同樣是看劉姥姥鬧笑話,鳳姐嘴角藏著算計的笑,寶玉眼裡滿是好奇與不忍,賈母則帶著長輩的慈愛與調侃……僅一個場景,通過眾人不同的神態、反應,就把每個人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正是清代學者戚蓼生在《紅樓夢》序中所說的“一聲兩歌”之妙——表面寫一件事,卻能同時展現多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其實這種技巧在書裡隨處可見: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眾人的反應,海棠詩社中大家的詩作比拼,冬日聯詩時的你來我往……每一處對廣大少年朋友來說,都值得學習借鑒。
三是人生層面。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實際上是在與后人分享其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對后世讀者來說,這是寶貴的人生智慧和精神財富。雖然過了兩百多年,時代變了,但人們面臨的許多問題本質上是相通的,比如教育、戀愛、家庭關系等。從少年賈寶玉的叛逆,到中年賈政的無奈,再到老年賈母的權衡,書中不同角色的經歷,都能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雖然寫盡人生百態,但他給出的並不是句號,更多的則是問號,期待后世的讀者給出答案。
雖然少年適合閱讀《紅樓夢》,也能從多個維度獲得收獲,但畢竟他們涉世未深,對書中復雜的政治斗爭、家族關系、宗教隱喻、婚姻觀念等內容,很難像成年人那樣理解透徹。因而《紅樓夢》的閱讀應該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分層級逐次進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不同的內容: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從放風箏、斗草、詩社聯句等輕鬆有趣的情節入手,感受古代生活的趣味﹔等稍長大一些,再去品味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與矛盾沖突﹔到了高中階段,就可以嘗試通讀全書,系統理解這部經典作品的豐富內涵了。這樣由淺入深的閱讀方式,既能讓少年領略《紅樓夢》的魅力,又能為未來的深入研讀打下基礎。
怎樣讓少年輕鬆讀懂《紅樓夢》?
基於少年閱讀《紅樓夢》的特點與需求,為幫助他們更好地閱讀經典,推出適合的少年版《紅樓夢》顯得尤為必要。想讓孩子讀《紅樓夢》,又擔心內容太復雜、部分情節不適合,可以對《紅樓夢》中一些少年讀者較為陌生或理解不深的內容做適當刪節,有針對性地推出少年版,為他們的閱讀欣賞提供指導。其實,專為少年打造的版本早有先例。早在1935年,茅盾就受葉聖陶之邀,整理出《紅樓夢》潔本。在該書重印前記中,葉聖陶對他們此舉的目的做過詳細的說明:“當時我們幾個朋友談到這幾部有名的古典長篇小說都是青年或青少年歡喜讀的,而且是應該讓他們讀的﹔但是長篇小說字數太多,青年和少年正在上學,沒有那麼多的工夫讀,而且這些小說都有若干部分對正在成長的青年和少年不大適宜,大家還舉出了不少例子來。怎麼辦呢?最好出一種刪節的版本,把小說中無關緊要的部分刪掉,更重要的是把不適宜讓青年和少年讀的部分刪掉。大家越談越覺得這個工作應該做,值得做。”這一想法,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當下市面上流行有多種形式的少年版《紅樓夢》,通常的做法是拋開原著,用改編者自己的語言講述《紅樓夢》故事。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拋開作品原文,這樣的少年版不過是《紅樓夢》故事集。要知道,《紅樓夢》的精髓不只是情節,曹雪芹筆下的詩詞對聯、伏筆隱喻,連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處處都是學問。一旦替換成改編者的語言,原著的文學魅力、深層內涵就全被“過濾”掉了,最后讀者看到的隻剩個單薄的故事框架,這顯然不是閱讀欣賞《紅樓夢》的合適方式。
筆者借鑒茅盾等前輩學人的經驗,對書中不適合少年或較難理解的內容,如復雜的情感糾葛、隱晦的故事情節進行適當精簡,將原著兩回合並為一回,同時保留原書回目,讓篇幅更適合少年閱讀。在改編過程中,全書主干故事、線索、結構及精彩的人物、情節予以保留,原著的語言基本不予改動,盡可能保持原貌。確保大家讀到的每句話,都是曹雪芹筆下的原汁原味。同時在每一回后附上簡短的紅學知識介紹,以拓展少年讀者的視野。幫助同學們在讀完故事的同時,深入領略《紅樓夢》的文化厚度。
當然,該讀本的閱讀並不能代替整部《紅樓夢》的閱讀,這只是針對少年自身特點所做的嘗試和探索,目的是讓少年朋友在有限的時間內更為便捷地閱讀欣賞《紅樓夢》,為他們提供一個較為適合的讀本。少年閱讀欣賞《紅樓夢》可以有多種方式,需要有志之士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該讀本的整理不過是其中的一種,至於效果如何,還有待讀者的評判。 (作者:苗懷明,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