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系列訪談
昭通公安:以新警務理念新運行模式深化基層社會治理

近年來,雲南省公安機關圍繞新警務理念、新運行模式、新技術裝備、新管理體系,探索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雲南實踐提供堅強安全保障。5月20日起,雲南省公安廳、人民網雲南頻道聯合推出“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系列訪談”,邀請州(市)公安局局長介紹各地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經驗成效。
本期專訪昭通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婁東,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訪談”。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婁東。婁局長,您好!
婁東: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婁局長,最近我了解到,昭通公安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推出了系列創新舉措,請您介紹一下都有哪些具體措施?成效如何?
婁東:全國、全省公安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昭通公安聚焦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特別是推動公安工作現代化這一目標任務,邊探索、邊實踐、邊提升,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其中,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就是其中一項最主要的舉措。
我們首先從多個維度深入分析了近十年來全市社會治安的規律、特點,以此找准不足、找出症結、研究一些具體化的措施,以新警務理念、新運行模式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命案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命案發案數降至了27年有數據查詢統計以來的最低點。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數和傷亡人數連續5年同比大幅下降,特別是近三年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盜搶騙”案件下降57%。其中:群眾最深惡痛絕的電詐案件下降50%﹔刑事案件破案數、治安案件查處率分別提升到了71%和97%,八類嚴重暴力刑事犯罪的破案率也從75%提升至96%。
訪談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主持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好成績離不開好做法,好做法需要好的理念。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作為昭通公安工作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昭通市公安局黨委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婁東:昭通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和全面領導,努力把黨的創新理論持續深化、內化、轉化,貫穿在系統推動治理能力和整體工作深層變革、提檔升級的實踐中。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樹牢和踐行融合共治的理念。昭通市公安局黨委積極爭取,主動匯報,推動市直各個部門形成一個共建共治的合力。在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2+5”的工作機制下,組建覆蓋基層的近萬名村社干部、駐村干部、基層治理專干和一村一義警“四支隊伍”,實現基層治理力量結構性重組。
二是樹牢和踐行民意引領的理念。我們把社情民意作為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的“風向標”,常態化開展警民座談、警媒聯動、警律溝通、警企共建的活動,開門納諫、廣聽諫言、眾智眾謀,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突出問題,以無命案、無性侵、無兩搶、無電詐、無亡人道路事故、無毒品和隊伍零違紀違法“六無一零”為目標,精准實施打擊整治和專項攻堅。
第三,樹牢和踐行忠誠擔當的理念。我們明確提出“把對黨絕對忠誠鍛造成昭通公安最鮮明的政治品格”,組織開展“過硬隊伍塑造年”等行動,通過嚴優並舉、育警筑魂,教育引導全警“把公安工作這個職業當成公安事業來干”。通過努力,涌現出了“”全國巾幗文明崗”經偵三大隊、“白頭刑警”張成倫等一批先進典型,鍛造了過硬公安鐵軍。
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推動全市公安工作的始終,著力解決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面樹立與基層實際相符、與警務實戰相適應的新警務理念,為扎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主持人:群眾工作是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關鍵所在,也是核心要素。昭通公安在開展群防群治,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呢?
婁東:我們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放在根本的位置,按照“警力有限、民力無限”的思路,在工作中“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採取“小切口大縱深”的辦法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見行見效。
一是在全市推行“一村一義警”,努力打造前端“感知網”。為了切實打通公安機關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維護治安穩定的神經末梢,提升矛盾風險敏銳感知和預警預知的能力,按照“每個行政村配備1名、每個社區配備2名”的標准,在全市選拔配置了1988名“義警”,同時為他們配備了一些必要的裝備,讓他們參與到矛盾化解、宣傳勸導和鄰裡守望這些基層工作當中,構建起社會治安治理的“第一防控力量”。今年以來,1988名“義警”參與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000余起,協助抓獲或控制犯罪嫌疑人500余名,初步實現了社區警務引領基層治理、基層治理反哺社區警務的良性循環。
第二個方面,推行“一城一騎警”,建設一支快反騎警隊。如何提升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和快反處置能力,是長期制約昭通治安防控工作的瓶頸性問題。2023年以來,昭通市公安局在全市11個縣市區,特別是主城區組建了12支300余人的騎警隊,實現了“屯警街面、動中巡備、一警多能”的作用。這些騎警隊員24小時對繁華街區、人員密集場所、治安復雜區域開展巡邏防范,對城區的巡防力量進行有效串聯、高峰時間警務需求有力補充和突發案件警情快速響應。騎警隊組建以來,發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6萬起,糾正交通違法14.4萬起,服務群眾將近5萬人次,街面見警率和管事率明顯提升。昭通騎警已成為守護城區治安、守衛群眾安寧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三,針對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的突出問題,推行“一路一良策”,筑牢安全“防護牆”。針對道路情況復雜、惡劣天氣影響等方面因素,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道路實施“一路一策”安全管理,全面推行“五必辦”措施:群眾“紅白喜事”,社區民警、“義警”到場提示提醒必辦﹔農村派出所每日查處交通違法必辦﹔各個治安卡點嚴查交通違法和安全隱患必辦﹔發生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復盤隱患、整改整治必辦﹔全市400多個冰凌、雨雪路段提前拋洒融雪劑、多方聯動保安全必辦。通過這些措施,全市的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標呈現了一個持續下降的良好態勢。特別是今年以來,昭通市亡人道路交通事故數、亡人數同比下降50%、46%。
訪談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主持人:剛才婁局長對昭通市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治安防控工作作了系統介紹,應該說措施實、效果好。近年來,全省公安機關正積極探索和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建設,打造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下步工作中,昭通公安有哪些計劃和打算?
婁東:公安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一個時代課題。昭通市公安局將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按照“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要求,一是圍繞“人”這一核心,大力加強專業化建設,深入實施“70后”“80后”“90后”的干部培養,特別是“00后墩苗”工程,採取“薪火傳承·師徒結對”、小班制專業化培訓這些措施來全面提升和培養民警能力和素質。二是圍繞“機制”這一關鍵,系統性構建以“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為龍頭的“1+5+N”體系,全面優化現有的組織架構、工作模式和運轉流程,推動安保維穩工作的體系特別是質效迭代升級。三是圍繞“大數據”,深入實施科技興警三年行動計劃,千方百計加大新裝備、新技術的配備,持續組織開展應用系統自主研發和擴能升級,深化大數據賦能實戰。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婁局長的精彩介紹,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婁東:謝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