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四個著力點” 人大實干顯擔當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雲南發展新局面。”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3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雲南考察指導,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雲南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賦予了重大使命、明確了實踐路徑、教授了思想方法,為我們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總遵循、總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挂雲南各族人民,高度重視雲南工作,3次親臨雲南考察調研、4次回信、2次致賀信,為雲南發展指明方向、擘畫藍圖。雲南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激發干事創業的昂揚斗志,全力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各項工作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立足“四個機關”建設,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依法履職盡責,為促進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了人大貢獻。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各地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不同,抓產業轉型升級要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突出自身特色。
“雲南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型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緊扣產業強省建設,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社會信用條例,修訂了中小企業促進條例,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圍繞發展壯大“三大經濟”,聽取和審議口岸建設發展情況報告﹔組織代表視察資源經濟發展情況,推動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助力經濟轉型升級。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和審議資源經濟發展情況報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情況報告、公安機關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報告,專題調研法治化營商環境情況、園區經濟發展情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情況,以人大之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在產業強省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新進展。
“要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助力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源泉。去年,省人大常委會聚焦做優做強高原特色農業,專題調研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並開展專題詢問,助力打造特色農業強省﹔出台《雲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為雲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法治保障。今年,已向社會公開征求對《雲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修訂草案)》的意見建議,全面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守護好雲南旅游這塊金字招牌,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持續在人大立法、監督、代表工作方面發力。先后批准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條例》和《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為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2022年9月,組織部分在滇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雲南推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切身感受雲南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2024年,圍繞旅游“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為雲南旅游業開出“體檢報告”。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繼續聽取和審議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落實情況報告,以監督之力護航雲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雲南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雲南區位條件獨特,要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聽取和審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工作情況報告,專題調研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批准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促進條例……近年來,立足推進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省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聚焦大通道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口岸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發力,積極推動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人大監督更好服務發展。
在全國兩會、省兩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在履職中高度關注對外開放發展,圍繞沿邊開放、跨境貿易、通關便利化等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2023年以來,在滇全國人大代表先后圍繞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等開展集中視察,通過走一線、看發展、獻良策,合力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鞏固和拓展常委會與周邊國家人民議會合作交流機制﹔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於國際友好城市暨省級對外援助工作情況的報告﹔對園區經濟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並結合審議調研報告開展專題詢問……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壯大“三大經濟”,制定關於加快推動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的決定、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加快口岸服務等條例立法進程,推動擴大對外開放,助力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
當好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是雲南的使命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雲南生態地位重要,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多年來,省人大常委會緊扣雲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目標,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著力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持之以恆筑牢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屏障,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目前,全省生態領域立法佔立法總數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已基本構筑具有雲南特色的生態文明法規制度體系。
與貴州、四川探索共同立法保護治理赤水河,跨省開展協同立法同步實施瀘沽湖保護條例,實現河湖流域跨區域共治﹔全面完成新一輪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修訂(制定),加快構建高原湖泊保護治理“9+1”法規體系﹔連續7年聽取和審議省政府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在全國率先以“聽取報告+評議+測評”的方式加大監督力度……省人大常委會不斷完善法治強化監督,以高質量立法筑牢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屏障,助力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
聚焦生態文明建設,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制定重點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護條例,修訂濕地保護條例,開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節約用水等條例的立法工作﹔審議審查相關州(市)風景名勝區管理、河湖岸線保護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等條例﹔圍繞年度全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年度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國家噪聲污染防治法實施、古茶樹保護條例實施等開展監督,加快推進美麗雲南建設。
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
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也是雲南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
高質量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是雲南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高度聚焦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著力加強立法、監督、代表等工作,為雲南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2019年,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組織開展了《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執法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推進工作。去年,省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了解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工作情況﹔出台《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決定》,探索在全國率先建立立法工作機制,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加強邊疆治理和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對州(市)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單行條例制定修改的統籌,落實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決定和辦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批程序規定﹔聽取和審議關於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情況的報告,調研雲南省民族“三交”工作情況,推動重點工作任務落實落地。近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批准了《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誓詞碑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
當前,黨中央部署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省人大常委會將按照黨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持續深化學習教育,全面加強作風建設﹔深化拓展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深化運用主動想、扎實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按照目標引領、用好政策、干字當頭的要求,切實提升整體工作效能,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為開創新時代雲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作出人大貢獻。(記者 秦楷第 瞿姝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