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絲線”編織區域一體化發展新圖景

這一地有生產加工企業,卻缺礦產資源﹔另一地有礦產資源,卻缺產業鏈配套。這一地要發展某項產業,可空間受限﹔另一地有空間,可缺產業。
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才能讓“距離”不再成為發展的障礙。
雲南省昆明市委、市政府用區域協調這根“絲線”,連起了市域內各縣區,也連起了昆明與昆明以外的市場。
如今在昆明,區域一體化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雲南新龍礦物質飼料有限公司為新希望集團子公司,圖為雲南新龍礦物質飼料有限公司。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一盤棋”
這幾天,轉龍磷礦的開採情況一有新進展,楊振浩心裡的“石頭”就能往下落一點。
轉龍磷礦在昆明市祿勸縣轉龍鎮,楊振浩是雲南新龍礦物質飼料有限公司(下稱新龍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在昆明市富民縣,兩地相隔一百多公裡。
楊振浩為何對一百多公裡外的轉龍磷礦如此上心?
“企業生產離不開磷礦,但富民磷礦資源貧乏,沒辦法,隻能依賴於外地市場。”楊振浩話鋒一轉,“我們公司和轉龍磷礦同屬新希望集團,因為受限於政策,轉龍磷礦這幾年一直未能開採。如果磷礦能開採,企業成本將大幅降低。”
2022年6月,昆明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到新希望集團開展招商考察。聽聞企業訴求,昆明市委、市政府決定將轉龍磷礦與新龍公司的“磷礦開發利用與深加工項目”列入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重點項目加以推動。
此前一個月,昆明出台《關於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產業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資“一盤棋”,促進產業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質量發展。
為何出台《意見》?“作為省會城市,昆明兼具‘大城市’和‘大農村’特點,區域之間發展差距較大,部分縣區受生態保護、資源條件、交通物流等條件限制,不僅錯失了好項目,也錯失了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昆明出台了《意見》。”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有了《意見》支撐,我們成立專班,加強與市級部門聯動,去年10月,轉龍磷礦終於拿到採礦証。”祿勸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櫻說,目前,轉龍磷礦安全生產設施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即將開工建設。
“對我們來說,這絕對是好消息!”楊振浩說。
數據顯示,《意見》實施三年來,昆明累計在市域范圍內推動10個跨區域協作項目。
正在建設的雲南五華產業園區。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一體化”
楊振浩在等待著轉龍磷礦項目新進展時,距昆明主城區600多公裡外的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下稱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南坡國際產業合作園內,佔地47畝多的雲南五華產業園區一派繁忙,建設者們正用汗水澆筑著“沿邊開放”的新地標。
“我們在這裡競拍土地后,邊建廠房邊對接企業。”常駐磨憨的雲南五華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旋說,截至目前,園區發掘意向企業23家,簽訂投資協議1個。
磨憨口岸,我國通往老撾的國家級一類口岸。2016年3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
中老鐵路磨憨站。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隨著中老鐵路開通運營,磨憨口岸迎來發展新機遇。2022年5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創新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決定由昆明市托管磨憨鎮。自此,昆明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
托管后咋發展?昆明市制定相關機制,推進市域一體化發展,各縣區積極響應,一批跨區域合作園區項目在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加快建設。正在建設的雲南五華產業園區便是其一。
“在這裡建園區,既解決了主城區產業空間發展不足的問題,也為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新的落地選擇。”陳旋說。
除了跨區域建設產業園區外,昆明市還引導各縣區招引企業落地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
“去年5月以來,44個項目在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完成備案審核。”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王勇介紹,這其中既包括需擴大對外生產經營、主動流轉的市域內存量企業,也包括從上海、福建、湖北等地新招引的企業。
2024年,磨憨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68億元、同比增長7.3%,區域協同發展效果明顯。
雲南巴萊咖啡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機器設備。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一根線”
正當雲南五華產業園區加緊建設時,昆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內,雲南巴萊咖啡有限公司廠房裡的咖啡豆香氣四溢。
雲南咖啡在全國的“存在感”超強,借助產區優勢,雲南巴萊咖啡有限公司主營咖啡豆深加工。“入駐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前,公司廠房老舊,廠房環境、層高達不到客戶要求,錯失多次合作機會。”該公司總經理孫秀峰說。
去年9月,經昆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推薦,雲南巴萊咖啡有限公司入駐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這裡是現代化產業園,硬件設施完全‘OK’。”孫秀峰笑著說。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是滬滇產業協作的示范項目,旨在通過“上海總部+昆明區域總部+州市基地”的產業協同模式,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滇投資興業。孫秀峰看中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可以通過科技城引薦,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為助力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發展,昆明市引導各縣區跨區域招引和轉移產業項目到科技城。今年一季度,尋甸縣依托縣內藍莓種植規模優勢和科技城周邊物流集散中心集聚優勢,推動一家藍莓產業龍頭企業落地科技城。
自2023年12月開園以來,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吸引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簽約入駐,涵蓋生物醫藥、檢驗檢測及供應鏈等領域。
實現區域之間的平衡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恆不斷推進。深化市域內聯動發展,建立完善與省內州市協調發展機制,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合作……昆明正用區域協調發展這根“絲線”,串聯無數的生產要素,繪就昆明高質量發展的美麗圖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