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司法所:
以規范化建設夯實法治之基

在白馬雪山腳下、金沙江畔的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寒來暑往,奔子欄司法所如同一座燈塔,以法治之光驅散陰霾,在雪域高原譜寫著公平正義的篇章。
近年來,奔子欄司法所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保障能力、普法宣傳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夯實基層法治之基,2012年獲評省級規范化司法所,且先后榮獲國家級、州級、縣級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奔子欄司法所。人民網 曾智慧攝
從“物理升級”到“數字蝶變”
推開朱漆色大門,一棟獨立兩層小樓映入眼帘,牆面上“全國先進司法所”“省級規范化司法所”等榮譽牌匾格外顯眼。
穿過門楣,一至二樓設有所長室、人民調解室、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室、檔案室,以及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四室一站一中心”的功能分區布局合理,一目了然。
“要讓老百姓進門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路。”所長魯茸隻瑪介紹,奔子欄司法所現有政法專項編制工作人員2名,司法助理1名。位於一樓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司法所最熱鬧的地方,小到生活難題,大到矛盾糾紛,群眾都會來這裡尋求幫助。為了方便群眾,司法所貼心配備了放大鏡、輪椅等便民設施。特別是一台法律服務機器人的“入駐”,大大提升了司法所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自助法律咨詢、文書生成、工作指引等多項功能均能輕鬆實現。
“這兩年,群眾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咨詢的人越來越多。法律服務機器人為大家提供了更優質、便捷、高效的咨詢渠道。”魯茸隻瑪感慨。
不久前,一位村民因經濟糾紛想寫一份起訴狀,但對內容卻一知半解。在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他通過法律服務機器人,僅一會兒工夫就生成了一份詳細的起訴狀。他高興地說:“以前得找懂行的人幫忙,現在一台機器就能搞定,太方便了!”
司法所工作人員在為群眾調解矛盾糾紛。受訪者供圖
強化保障筑陣地,多元調解解糾紛
在奔子欄鎮,人民調解員更熟悉基層情況。全鎮67個村民小組,有人民調解員107名、84名法律明白人,共同構成矛盾化解的“神經末梢”,將矛盾糾紛過濾在訴訟之前。
2024年春天,發生在奔子欄居委會角瑪小組的一起鄰裡宅基地邊界糾紛,就是人民調解員農布扎史最先發現的端倪,憑借他對兩家情況的了解和豐富的調解經驗,及時穩住雙方情緒,並電話通知奔子欄司法所。
魯茸隻瑪接到電話后,立即帶著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在查看完宅基地証后提醒雙方:“要以相關証件為依據,尊重事實,不能僅憑個人意願隨意劃分,切忌把小矛盾上升為大矛盾。”
經過一番調解,雙方同意在司法局工作人員見証下復測邊界線,妥善解決糾紛,並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一周后,當魯茸隻瑪對矛盾雙方進行電話回訪時,雙方紛紛表示,經過重新測繪,兩家已就宅基地邊界劃分達成共識,化干戈為玉帛。
這種“人民調解員+司法所專業調解”的模式,充分體現了人民調解員在基層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也彰顯了司法所與基層力量協同合作的優勢,有效維護了基層的和諧穩定。
此外,奔子欄司法所還通過開展法律明白人隊伍的培訓,提升鄉村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養。邀請黨校講師、資深律師等進行授課,幫助他們在參與法治宣傳工作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案釋法,帶動廣大村民學法、用法、守法。
創新普法形式,法治理念入人心
一起三輪摩托車違法載人導致3人受傷的安全事故,給魯茸隻瑪帶來了極大觸動。看著事故造成的傷痛和損失,她陷入沉思:“怎樣才能讓群眾真正意識到遵守法規的重要性?”
這位90后所長,決定用新方法破局。她帶著所內其他兩名工作人員撰寫劇本,准備將事故拍攝成普法短視頻。
為增強視頻可信度,她邀請村委會主任參與。同時,還聯系交警講解事故中的法律條款和安全知識。為了擴大視頻傳播范圍,還說服本地一名網紅加入拍攝。
視頻中,“三輪摩托車駕駛員”用藏語哭訴道:“好心讓他搭車,發生了事故不僅受到交警處罰,還要賠這麼多錢。就算我把三輪車當廢鐵賣掉,也不夠賠。該怎麼辦才好……”令人印象深刻。
這條兩分多鐘的視頻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后,瞬時收獲了兩萬余播放量。網友紛紛點贊、留言。“演得還可以哦,遵守交規,安全出行。”“這個可以,相當支持。”……評論區讓魯茸隻瑪很是感動。
“普法宣傳要與時俱進,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法律知識,才能提高普法宣傳的效果。”魯茸隻瑪表示。
司法所規范化建設不是冷冰冰的考核表,而是要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溫度。在奔子欄司法所,這種溫度愈發有了具體的模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