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雲南寧洱:特色產業搭上中老鐵路“快車”

雷霽 程浩 虎遵會
2025年04月05日07:4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電力叉車來回穿梭,集裝箱列隊待發,寧洱站北端的貨場內,物流運輸工作緊湊繁忙。經過有序起重裝卸、分揀堆疊、中轉裝運,眼前這些整齊堆放在倉庫內的板材、紙漿等貨物,將搭乘中老鐵路列車踏上前往目的地的旅程。

中老鐵路北起中國雲南昆明,南至老撾萬象,這條活力涌動的“鋼鐵動脈”在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境內設有站點,穿境而過。三年多來,寧洱搶抓發展機遇,當地特色產業依托“黃金大通道”加速發展。

一列貨車經過寧洱貨運站。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一列貨車經過寧洱貨運站。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如今,寧洱貨運站已成為中老鐵路木制品、咖啡運量最大的貨運站。截至2024年,寧洱站發送貨物183.1萬噸,到達貨物187.9萬噸,累計發送旅客超過100萬人次。

機遇共享 咖啡“一路飄香”

陳罡是普洱市寧洱縣人,他和他的普洱富民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是咖啡加工的“幕后設計師”。

聊起這些年來自己和普洱咖啡一起成長的經歷,陳罡有著不同的視角。

陳罡回憶,2007年前后,普洱已規模化種植咖啡,但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的咖啡加工設備很少,基本依賴進口。

當時,正懷揣干事創業熱情的陳罡閑不下來,決定研發咖啡加工設備:“我們要創新加工技術,研發性能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國產設備,推動行業升級。”

一點點摸索、一次次升級改造,眼看著公司自主設計的設備生產效率一年比一年高,陳罡的創新勁頭也越來越足。2020年,他和團隊研發的咖啡無水脫皮微水脫膠自動化流水生產線上市,將加工一噸咖啡鮮果的耗水量從6噸減到50公斤﹔2022年12月,他們又研發了一條精品咖啡自動化流水生產線,提高了咖啡加工的精品率。

彼時,普洱富民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各類咖啡加工機械設備在國內市場得到了廣泛認可,也開始做起零星的出口貿易。

2021年,中老鐵路開通,循著普洱的“咖香”,乘坐中老鐵路列車而來的外國客商、考察團隊越來越多,不少客商從咖啡地裡、咖啡館裡聽說了陳罡的設備,來到廠裡跟他簽下出口訂單。

憑借毗鄰寧洱貨運站的區位優勢,從2022年開始,普洱富民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的設備開始成規模地出口。“去年僅出口到越南的成套設備就價值500萬元左右。”陳罡驕傲地說,“就在今年3月中旬,我們又收到了來自東帝汶的第一批40台產品的訂單。”

如今,該公司成為了普洱市農業機械制造行業的領軍企業,研發生產的多款機械設備不僅熱銷省內外,還出口到東南亞甚至大洋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從依賴進口到遠銷海外,陳罡和團隊成員抓住了中老鐵路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們將繼續拓展國際市場,讓中國制造的咖啡設備走向世界。”陳罡暢想著未來。

咖啡是普洱的一張響亮的名片。寧洱是普洱咖啡種植最大的縣(區)之一,咖啡的精品率和精品數量正在逐步提升,中老鐵路的開通助力普洱“咖香”飄得更遠。

 中老鐵路開通三年多來,寧洱縣立體交通體系建設逐漸成型。目前,火車站冷鏈物流園項目加速推進,將為咖啡等特色產業提供更強物流支撐。

中老鐵路寧洱貨運站上,工人正在使用叉車裝貨。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中老鐵路寧洱貨運站上,工人正在使用叉車裝貨。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資源匯聚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早晨,我在線上申報了1000噸從寧洱站發往新疆的紙漿產品。”鮑莉是雲南雲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景林紙”)鐵路物流負責人,這套申報流程對她來說已是輕車熟路。

雲景林紙是寧洱貨運場的“常客”,也是這裡的第一批客戶。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后,雲景林紙將鐵路裝卸站點從雲南昆明遷移至寧洱。“早上,產品從景谷縣通過公路運出,中午到達寧洱,下午就能從寧洱站直接發走。”鮑莉介紹。

依托中老鐵路寧洱站“公鐵”聯運的優勢,雲景林紙能高效有序地將紙漿產品發往全國各地。“近的可以送達成都、重慶等地,最遠能到新疆庫爾勒。”鮑莉介紹,三年多來,公司平均每年有20萬噸貨物通過中老鐵路運輸,綜合成本下降了5%到10%,運輸效率顯著提升。

在雲南思茅產業園區寧洱片區,滿載綠色生態板材的貨車從普洱林達木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達木業”)駛出,前往寧洱貨運站,再被運到國內外市場。

 “中老鐵路讓企業運營更高效、更經濟。”林達木業副總經理周斌介紹,2017年公司啟動出口業務時,公路運輸到萬象需耗時7天,單程運費超2萬元﹔如今鐵路運輸僅需3天,成本降低40%以上。

周斌算了筆賬,中老鐵路通車運營以來,林達木業經中老鐵路運輸各類板材到國內城市共計5700噸,出口量約8600噸,共為企業節約成本295萬元。

在寧洱,中老鐵路已成為像林達木業一樣的企業開拓市場的“黃金通道”,為其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市場打下基礎。

搭乘中老鐵路“快車”,寧洱縣正加速構建林板家居和林漿紙產業集群。2024年,雲景飛林(普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m³輕質超強刨花板項目在雲南思茅產業園區寧洱片區投產運營,這是普洱市打造“千億級”現代林產業體系的核心項目,被列入中老鐵路沿線開發重點項目庫,為中老鐵路沿線多點支撐、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提供支撐。

中老鐵路寧洱客運站。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中老鐵路寧洱客運站。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暢行無礙 發展活力盡凸顯

隨著產業聚集發展,寧洱火車站“公轉鐵”“鐵轉公”運輸需求不斷擴大。寧洱火車站憑借中老鐵路帶來的交通便利,已成為區域物流集散的重要節點,這也為物流企業帶來了發展紅利。

在寧洱火車站貨場附近,工人們正在對非金屬重晶石進行分揀、清洗、裝箱。普洱致遠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韓芳介紹,這裡是公司的倉儲地,貨物將通過寧洱火車站“公轉鐵”發到廣西防城港。

“今年3月,我們發運量就有1萬噸左右。”韓芳介紹,“2023年4月至今,公司通過‘公鐵’聯運共發送重晶石、白糖等貨物約4.9萬噸。”

依托中老鐵路樞紐優勢,普洱致遠物流在寧洱站建成“散改集”“公轉鐵”物流基地,將其作為寧洱貨運站鐵路貨場的輔助配套物流設施。

得益於中老鐵路,寧洱火車站貨運站場的貨物品類逐年增多,為物流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普洱致遠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韓芳表示:“公司還計劃繼續向境外擴展業務。”

為了保障貨物運送提質上量,寧洱站持續加強貨場管理,提高裝卸和運輸效率。寧洱火車站鐵路貨場負責人張正林介紹:“今年貨場增加了新的電力叉車和700個托盤,保証及時裝卸貨。政策對接方面,我們為貨物運輸提供‘一站式’服務和‘一企一策’運輸政策,為企業提供精准服務。”

從滿載咖啡豆的貨運班列到跨境旅游專線,作為客運和貨運一體車站,寧洱站編織著人流、物流暢通的“活力網”。

寧洱縣是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所在地,寧洱站利用此資源優勢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站。寧洱站站長楊文鵬介紹,車站為各族旅客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持續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

隨著中老鐵路物流網絡的不斷拓展,寧洱站作為重要交通節點的作用愈發凸顯。當一縷朝陽劃破天際,列車從寧洱站緩緩駛出,穿過橋梁隧道、越過北回歸線,將茶山咖林、產業園區串聯成珠,為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