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網友關注清明祭英烈——

春風寄哀思 薪火永相傳

葉 子
2025年04月04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春風寄哀思 薪火永相傳

  4月1日,在四川省瀘州烈士陵園,師生祭奠英烈。 劉學懿攝(新華社發)

  楊柳依依道春意,又是一年清明時。

  近日,人們通過前往烈士紀念設施瞻仰、獻花,或網絡“雲祭掃”等方式,表達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

  春風寄哀思,薪火永相傳。網友表示,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豐碑﹔每一次對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洗禮。最好的緬懷,就是繼承英烈遺志。

  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

  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宣講英烈事跡、走訪慰問先烈遺屬……據人民網報道,最近一段時間,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致敬先烈、緬懷先烈。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多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祭掃活動,讓市民群眾和廣大青少年在緬懷先烈中感恩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空軍忠魂有所依,敬仰眾生可拜祭。長春山巔,俠士揮淚緬懷﹔巍巍華夏,常留天地正氣。”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一行近30人於3月28日赴昆明·中國空軍抗日戰爭殉國將士墓,祭奠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參與人員手捧鮮花,來到墓前,現場宣讀追思祭文、敬獻花籃。

  據封面新聞報道,3月30日上午9時許,3位健在抗戰老兵代表以及數十名市民,齊聚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園外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前,洒酒、默哀、獻花。“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意義非凡。”四川關愛抗戰老兵川軍團負責人王虹表示,祭奠英魂,緬懷歷史,是對無數抗日英魂的告慰,也是弘揚抗戰精神的具體體現。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今年清明節期間,首都文明辦組織發動首都文明委各成員單位舉辦“聚力共建 文明北京”主題活動,通過參觀抗戰遺址、重走抗戰路線、觀看抗戰影片、祭掃烈士陵園等方式,引領廣大干部職工、部隊官兵、市民群眾在參與活動中感恩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發揮市紅色教育基地優勢,號召廣大中小學生參加“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相關實地探訪線路,重溫抗戰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首都文明辦還通過首都文明網、“文明北京”微信公眾號平台設置“網上祭英烈”互動專題,集中展示北京地區百位革命英烈事跡,引導網民通過獻花、點燭、留言寄語等網絡祭奠方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僑聯將舉辦“萬裡同心赴國難——海外華僑與抗日戰爭紀念特展”,並面向海內外廣泛征集海外僑胞參與支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關見証實物和文檔、照片、信件、日記、回憶錄等文獻資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海外僑胞支持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據新華網報道,此次征集范圍包括反映華僑在抗日戰爭中捐款、捐物,宣傳抗日的相關實物和文獻資料等9方面內容,征集實物將用於特展或完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藏,進一步展示海外華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和貢獻,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健全完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品體系。

  開展紅色教育 厚植家國情懷

  “周厚剛,1924年出生,1946年入伍,曾任第20軍59師176團5連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率領全連堅守8晝夜,擊退敵人40多次進攻,犧牲后被追記特等功、追授為‘志願軍一級戰斗英雄’……”山東省榮成市寧津街道南港頭村的祠堂內,84歲義務守祠人、村民周大友站在烈士譜旁,43個烈士名字在他的講述中鮮活起來。

  據人民網報道,南港頭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歷史底蘊。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一批批村民積極參軍入伍,43名南港頭村好兒郎獻出了寶貴生命。又是一年清明,南港頭村在祠堂舉行祭祖活動並祭拜烈士,紀念這些英勇犧牲的周氏子孫。

  連日來,各紅色教育基地通過開展類型豐富的活動,引導群眾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重溫革命歷史、厚植家國情懷。

  新華網發布視頻報道,3月29日,上海永福園舉行清明公祭儀式,社會各界200多人參加活動,向革命先烈致敬。現場還發布“AI+紅色教育”行動計劃,推動紅色主題教育的多種AI應用場景落地,讓紅色故事以更生動、更形象、更具沉浸感的方式走進更多年輕人心中。

  中國甘肅網報道,3月30日,“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2025年甘肅省思政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在蘭州戰役沈家嶺遺址廣場啟動。來自高校的學子、初高中學生以及部隊官兵從巍巍沈家嶺出發,一路步行抵達蘭州烈士陵園,祭掃英烈、緬懷英雄,以實際行動磨礪意志,重走長征路。據了解,從3月25日至4月5日,甘肅省各地依托82家革命紀念設施和281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出86條紅色實訓線路,組織青少年學生用腳步丈量信仰之路,在實踐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讓紅色基因在共情共鳴中根植青少年心靈。

  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了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他們矢志不渝、前赴后繼,以熾熱的信仰信念、熾烈的家國情懷,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偉大史詩,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網友表示,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飲水思源,永志不忘。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牢記初心使命 積極開拓進取

  清明臨近,浙江省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大嶼山革命烈士墓,與往年一樣迎來了一支熟悉的隊伍——強蛟鎮中心學校師生。

  “70多年前,就在離這裡不遠的海島上,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斗。長眠在此的四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成長為堪當重任的棟梁之材。”默哀結束后,強蛟鎮中心學校青年教師顧斌緩步走上前,開始為孩子們講述烈士們的英勇事跡。

  據寧海新聞網報道,今年是強蛟鎮中心學校師生接力守護、祭掃烈士墓的第57個年頭。在清明前夕宣講英雄故事、祭奠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已成為學校獨特而珍貴的傳統,化作師生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激勵著漁鄉的莘莘學子茁壯成長。

  一件件紅色文物、一個個英雄故事、一段段感人事跡……講述著血與火的戰斗歷程。人們在緬懷中傳遞真情,在重溫中喚醒記憶。清明祭英烈活動激勵各地干部群眾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牢記初心使命,積極開拓進取。

  3月30日,“緬懷革命先烈、不忘公忠精神——2025年清明祭英烈紅色詩歌誦讀”活動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北山社區楊氏宗祠舉行。據羊城派報道,活動旨在紀念華南地區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理論家和革命活動家楊匏安烈士,講好英烈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公忠精神。香洲一小學生楊浩初稱,這次活動讓他對楊匏安烈士的革命事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了烈士革命家庭的風骨氣節,將立志做新時代好少年。

  據新華網報道,在甘肅省“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思政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白銀分會場,白銀市會寧縣第四中學的實習教師唐仙艷說:“站在會寧這片紅色土地上,我更真實、更深刻地體會到偉大長征精神的感召。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將牢記革命歷史,將紅色精神傳遞得更廣。”會寧縣第四中學高一學生賈博說:“今天聆聽了革命先烈為理想義無反顧的長征故事,深深體會到了當年紅軍的艱難與不易,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不負革命先烈的付出。”

  據福州新聞網報道,3月30日,“烽火不熄·薪火永續——2025清明祭英烈緬懷紀念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山人文紀念園英雄廣場舉行。人們通過肅立默哀、點燃火炬、朗誦詩歌、敬獻鮮花等方式追憶歷史、緬懷先烈。“先烈們用生命和熱血換來今天的和平,需要我們代代守護。紀念活動既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未來的庄嚴承諾。”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王盛澤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紅色記憶,讓英烈故事傳下去。

  網友表示,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英烈精神將鼓舞人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砥礪前行、奮發有為。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