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雲南:到2030年GDP超過500億元縣市達15個

2025年04月03日15:4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4月3日電 (記者李發興)4月3日,記者從雲南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3月22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到203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的縣(市)達到15個,200億—500億元的縣(市)達到40個。全省年度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50萬人,縣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縣域經濟是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發展“三大經濟”的重要載體,是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保障。加快實現省強民富業興,關鍵在縣域、潛力在縣域。近年來,雲南各縣(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24年,雲南112個縣(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3%﹔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的縣(市)有4個,比“十三五”末增加3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市)有31個,比“十三五”末增加11個。

《意見》按照因地制宜、產業支撐、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強縣富民的思路,以就業為導向、以富民為目的,從5個方面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路徑,提出了27條工作措施。

聚焦特色優勢做強產業。結合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及部分縣(市)沿邊實際,區分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文旅名縣和口岸強縣4個類別分別明確各類縣(市)的發展方向、路徑。其中,支持以農業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共享農業﹔支持以工業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加快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支持以文旅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創新旅游業態、宣傳推廣品牌、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支持以口岸經濟為主攻方向的縣(市)發展落地加工產業、提升通關效能、增強市場活力。

促進就業創業擴容提質。支持經營主體穩崗擴崗,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擴大就業容量﹔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科專業設置優化調整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就業結構﹔加大創業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鼓勵和引導重點群體返鄉就業創業,讓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

統籌硬件軟件補齊短板。支持縣(市)園區、物流等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升級和燃氣、供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提級升檔﹔優化縣城醫療、教育、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供給﹔依托現有自然山水脈絡,塑造縣城特色風貌,提升縣城品質。

推進城鄉融合深入發展。以縣城為樞紐、鄉鎮為節點、輻射帶動鄉村,以縣域為整體一體化構建城鄉空間體系、一體化建設基礎設施、一體化配置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升治理水平。

協同改革開放增強動力。持續深化財政、土地、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改革﹔強化產業、招商引資、人力資源等領域縣域間和對外交流合作。

《意見》印發后,雲南省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配套印發了《雲南省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就業分類分級指導和賦能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結合縣(市)主體功能區定位、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環境容量、比較優勢等,將112個縣(市)分為了農業縣、工業縣、文旅縣和口岸縣4個類別。其中,賓川、勐海、瀾滄等34個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氣候適宜、特色農業優勢突出的縣,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安寧、楚雄、硯山等38個有資源支撐、工業基礎較好、環境承載力強的縣(市),以工業為主攻方向﹔大理、景洪、騰沖等28個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特、文旅資源豐富的縣(市),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攻方向﹔瑞麗、勐臘、河口等12個區位優勢明顯、布局有口岸或重點通道、具有較好的對外交往基礎,邊境貿易活躍的邊境縣(市),以口岸經濟為主攻方向。

在分類基礎上,結合各類縣(市)產業基礎、發展階段等特點,《方案》進一步明確有關縣(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就業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並從相關政策資金、項目、試點、人才等方面各有側重給予支持。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