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洱海邊的水故事

雲南劍川:輸水潤田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5年03月31日15:08 |
小字號

走進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老君山鎮,這座以“滇省眾山之祖”命名的鄉鎮,風景如畫,民風淳朴。3月的田間,機器轟鳴,人頭攢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春耕備耕景象。

回望過去,老君山鎮平均年降水量僅700毫米左右,常年飽受干旱威脅。農戶種植隻能“靠天吃飯”,農業種植發展滯后,產量受限,農業用水成了制約當地發展的“卡脖子”難題。而如今,老君山的田野上水渠縱橫交錯,這一切的改變始於2012年。

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溝渠智能灌排閘門。王彥星攝

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溝渠智能灌排閘門。王彥星攝

2013年,煙草行業投入援建資金6415.04萬元,啟動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建設。該工程被列為劍川縣“十二五”水利規劃的重要項目。項目通過新建輸水溝渠,把老君山水庫的水引入老君山鎮和馬登鎮的農田,徹底改善了農田用水條件。

工程於2013年開工,2016年10月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期間,共新建水渠43299米,建設5座倒虹吸、3座隧洞。工程惠及老君山鎮和馬登鎮的18個村委會,受益人口達3.98萬人,新增灌溉面積19795畝,改善灌溉面積17845畝,實際受益面積達38320畝。

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的建成,不僅讓老君山的水“活”了起來,近年新建的智能灌排閘門,更為水利設施裝上“智慧大腦”。通過智能化分析和遙控操作進行農田灌排,實現“死水”向“活水”的轉變,充分發揮水源優勢,推動農業產業高效發展。

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出水口。王彥星攝

老君山水庫輸水工程出水口。王彥星攝

“如今,我們不用再靠天吃飯了。就算不下雨,也能按時耕種。現在種什麼、什麼時候種,都由我們自己決定。”老君山鎮建基村村民楊春培笑著說道。

十余年來,在老君山水庫輸水項目推動下,老君山鎮農業種植條件持續改善,種植結構不斷優化,烤煙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當地還引入契合老君山自然條件的“煙草+N”模式,將種植烤煙與向日葵相結合,實現烤煙穩產、瓜子增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王彥星)

來源:大理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