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侗寨考察調研,和鄉親們圍坐一起,聊家常、話振興。
“改進調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項規定第一項,明確要求“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以上率下、身體力行,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會不會“一陣風”?能不能管得住?當時有人擔心。
“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2013年1月22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總書記一席話,擲地有聲。
鐵規矩、硬杠杠!鍥而不舍、說到做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深刻改變中國,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黨心民心更加凝聚。
為何必須“說到做到”?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
2013年7月11日,河北西柏坡,習近平總書記與平山縣縣鄉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聽取反“四風”的意見建議。有同志直言困惑:“百姓生活在逐漸提高,為什麼感覺和我們的距離反而有點遠了?”
“60多年過去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面色凝重、意味深長地說。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隻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贏得民心。
“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總書記一席話,清醒而堅定。
如何才能“說到做到”?始終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
一次調研,走深走實。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一早從北京出發,乘飛機抵達重慶,再轉火車、換汽車,翻過一座座山、爬過一道道梁,一路奔波,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就是想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一句叮囑,詮釋決心。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調研,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增強學習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吃透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帶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帶動全黨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
“在改進作風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
端午抓公款購買粽子等節禮、中秋抓公款購買月餅等節禮、春節抓公款購買爆竹等年貨節禮……3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了2025年2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情況。這是連續第138個月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據。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如何始終“說到做到”?不斷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
2024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前往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當地為基層減負等情況。
聽到村干部介紹手機上的微信工作群少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恆把這項工作抓下去。”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形式主義從“辦公桌”走向“指尖”,變味的“工作群”“政務APP”“PPT”讓基層干部疲於應付。對此,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要求,著力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持續推動典型問題整改。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什麼是真正為民辦實事,一眼就能看出來。隻有自覺抵制不良作風,牢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才能暖人心、聚民心。
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總書記駐足、端詳、凝思:延安時期,“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形成了‘隻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
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愈是闖關奪隘,愈要淬煉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
“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將不斷變成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