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南華:一江碧水繪就的生態答卷​

2025年03月30日12:07 |
小字號

三月芳菲,漫步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龍川鎮龍川江畔,清澈江面上,一群鉗嘴鸛正悠然舒展雙翼,自在翱翔。​

“我們習慣叫這種鳥老鸛,過去在龍川江邊十分常見,后來數量漸漸變少,沒想到這兩年又多了起來。”南華縣龍川鎮羅家屯社區黃泥溝小組村民曹開福感慨地說道。​

曹開福所說的老鸛,學名為鉗嘴鸛,隸屬鸛科,是國家“三有”(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這類大型鳥類對生存環境頗為挑剔,偏好濕潤且降水豐沛的覓食區域,其數量變化,無疑是對龍川江生態環境最為直觀、精准的“體檢”指標。​

鉗嘴鸛在龍川江內捕捉食物。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鉗嘴鸛在龍川江內捕捉食物。南華縣委宣傳部供圖

龍川江作為南華縣的“母親河”,曾經一度陷入生態困境。三年前,穿城而過的龍川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因城區雨污分流系統建設滯后,河岸被違規佔用耕種,加之沿岸產業布局缺乏科學規劃,導致江水渾濁不堪,魚蝦等水生物的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數量急劇減少。​

2022年,南華縣委、縣政府果斷啟動龍川江流域綜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探索人水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對沿岸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另一方面,積極實施河道提質改造項目,加大對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力度,還定期組織志願服務活動,對河道進行清理。​

在整治行動期間,南華縣成功爭取到15.8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龍川江沿岸衛生戶廁改造、污水管網鋪設、河閘除險加固等重點工程。隨著一批圍繞龍川江綜合保護與開發的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實施,全縣水質優良率得到持續鞏固與提升。與此同時,當地持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摒棄大水大肥的傳統農作物種植模式,成功建成10個規模化產業基地,為綠色發展筑牢了根基。​

在龍川江畔的一處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大棚蔬菜種植已全面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標准化管理。基地負責人介紹,基地在肥料使用上,以含氮量較高的有機肥為主,培肥則採用糞便為主的生物肥,並通過科學搭配,成功實現了農業面源污染零排放,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益范例。​

經過持續長效治理,2024年,龍川江(南華段)水質成功達到Ⅲ類標准。如今,成群的鉗嘴鸛再次翩然飛回,與碧波蕩漾的江水相互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書寫著新時代生態發展的動人篇章。​(賴秀蓉、李蘭花)​

來源:南華縣委宣傳部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