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農產品直播,“上新”更要上心(經濟時評)

盧 濤
2025年03月17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農產品直播,“上新”更要上心(經濟時評)

  隻有規范市場秩序、緊抓生產管理、加強主播培訓,才能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讓直播電商這一新業態真正利好小農戶、激活大市場

  直播間裡吆喝聲不斷,帶火了特產,也帶富了不少鄉親。然而,一些消費者反映,在直播間一聲聲熱情的“家人”中點下了付款按鈕,到手的產品卻讓人心塞。有的與商品介紹“貨不對板”,主播可能虛假宣傳甚至制假售假﹔有的包裝上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和配料表等,無法追溯產品來源﹔有的經過長途運輸,貨品受損嚴重……

  這些亂象的背后是行業生態失序。農產品直播,在“上新”的同時更要上心,讓行業告別“野蠻生長”。隻有規范市場秩序、緊抓生產管理、加強主播培訓,才能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讓直播電商這一新業態真正利好小農戶、激活大市場。

  加大監管力度,產品質量是底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表示,今年將制定出台直播電商監管辦法,建立監管長效機制,規范直播交易行為。加強專項抽檢、嚴厲打擊虛假廣告等措施將進一步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斷提升包括特產在內的網售產品質量。平台也要落實審核責任,優化算法設計,對優質直播間予以激勵,同時也用好封禁等懲罰手段,提高不法主播的違規成本。

  緊抓生產管理,產業升級是出路。今年全國兩會上,甘肅省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石灘村婦聯主席梁倩娟代表提出,打造由“傳統產業基地+直播電商+數字技術”形成的數智化電商產業帶﹔民革安徽省委會主委馬傳喜委員建議,延長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從構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到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更規范、更標准的生產體系將為農產品品質提供更多保障。

  加強主播培訓,人才隊伍是支撐。特產直播領域需要更多懂農產品、懂營銷、懂法規的主播。目前多地積極展開相關培訓,培養一批鄉村“網紅”的同時,也為樹立行業規范奠定基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特產文章。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直播電商行業不斷提質升級,定能更好賦能特產從生產、流通到銷售全過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