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雲南無腿小伙靠雙手登頂泰山

這幾日,一段“無腿小伙靠雙手21小時登頂泰山”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熱潮,視頻中男子展現出的自強不息精神,深深打動了廣大網友。大家紛紛在評論區留言點贊:“堅強的人!”“小伙子真棒!”“好樣的,加油!”……
王家德用的木手撐。羅文宏攝
視頻中的主人公名叫王家德,來自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寶華鎮雲華村。2013年,年僅19歲的他在昆明打工時,遭遇了一場意外事故,這場變故無情地奪走了他的雙腿,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失去雙腿后,行動成了大難題,王家德的生活仿佛陷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身心遭受重大打擊。他一度陷入迷茫,整天把自己封閉在輪椅上,對未來失去了信心,生活似乎失去了意義。
偶然間,王家德看到了同樣失去雙腿的陳州的勵志故事。陳州憑借頑強的毅力,用雙手書寫別樣人生的經歷,像一道光照進了王家德黯淡的世界,令他深受觸動,內心深處萌生出向陳州學習的念頭。他立下志向,也要憑借雙手攀登泰山,挑戰自我,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與希望。
從那以后,王家德重新振作起來,勇敢地面對生活。他嘗試了各種工作,擺攤賣水果、在家養雞,還涉足電商帶貨領域,甚至先后前往浙江、廣東等地打工。每一份工作都是他與命運抗爭的見証,他在一次次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過程中,頑強地生活著,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在此期間,陳州特地給他寄來了兩個8斤重的木制手撐,這個看似簡單的工具,卻為他的日常行動帶來了極大便利,王家德一直使用至今,它就像陳州給予的力量,支撐著王家德走過生活的坎坷。
時光流轉到今年3月,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王家德攀登泰山的願望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3月8日17時,王家德來到泰山腳下。他抬頭仰望著眼前隱沒在落日余暉中的7000余級台階,心中感慨萬千,輕聲自語道:“泰山,我們終於見面了。”此時,登山口的氣溫降至3℃,寒意襲人,但王家德心中的火焰卻熊熊燃燒。他深吸一口氣,將手撐穩穩地插入青石縫隙,以雙手作為支點,擺動腰臀,開始了艱難的攀登之旅。攀登中,王家德殘肢上特制的防滑硅膠套與石階不斷摩擦,發出沙沙細響,仿佛是他與泰山對話的獨特語言。
王家德在家活動身體。羅文宏攝
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攀登泰山都絕非易事,更何況王家德是在失去雙腿的情況下挑戰這座巍峨高山。攀爬途中,困難接踵而至。在中天門“快活三裡”路段,路面布滿露水,變得濕滑不堪,他手中的手撐不時打滑,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到了十八盤,地勢越發陡峭,每級台階的高度超出了他殘肢跨度的一大截,他不得不盡量將身體彎曲,憑借瞬間爆發的強大力量,奮力彈射而上。極度的疲憊與身體的疼痛不斷折磨著他,在難以承受的時刻,王家德忍不住哭了出來。然而,哭過之后,他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咬著牙,含著淚,繼續堅定地向上攀爬。“旁邊有人不斷喊‘加油’,我咬咬牙,又堅持了下來。”王家德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說道。周圍游客的鼓勵,如同黑暗中的火把,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給予他繼續攀登的力量。
就這樣,王家德在漫長的山路上走走停停,累了就稍作休息,恢復些許體力后便又重新出發。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體力逐漸耗盡,雙手也越來越沉重。到最后幾級台階時,王家德的雙手已經無力再提起木制手撐。然而,此時的他,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僅靠雙手,一級一級地艱難往上挪動。游客被他的堅韌深深打動,不住地鼓掌,大聲為他加油鼓勁,加油聲在山間回蕩,成為他登頂前最后的助力。
靠著木手撐,王家德行動自如。羅文宏攝
“5、4、3、2、1”,3月9日中午,在游客們充滿期待的倒計時喊聲中,歷經21小時艱辛攀爬的王家德,終於爬完了7000余級階梯,成功登頂泰山。那一刻,精疲力竭的他,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喜悅與激動,他將頭上戴的帽子重重地摔下,整個人癱倒在地,喜極而泣,大聲呼喊:“我登上泰山啦!”身邊的游客紛紛送上祝賀,贊嘆聲此起彼伏,“太了不起了!”“太棒了!”。這一刻,王家德成為了泰山之巔最耀眼的“明星”,他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書寫了一段傳奇。
王家德登頂泰山的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后,迅速引發廣泛傳播,無數人被他的事跡所感動和鼓舞。回到家中,王家德的生活逐漸回歸平靜,但成功登頂泰山的喜悅,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讓他的內心充滿自信,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憧憬。他堅定地表示:“我還要登頂‘五岳’中剩下的四座高山。”
走進王家德家中,屋內陳設簡單,居所雖然簡陋,卻被打掃得干干淨淨。除了一張床,便是一張電腦桌,桌上擺放著電腦和書籍。這些書籍和電腦,是他了解世界、提升自我的窗口,也是他追逐夢想的新起點。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王家德透露,目前他依靠政府發放的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維持生活,日常生活起居也都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自理。盡管生活並不富裕,但他積極樂觀,努力生活。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對王家德來說,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他的目標更加高遠:“我要繼續加強學習,提升本領,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路。(符皓、羅文宏、楊訓波、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